由此可见,要“ 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关键的、首要的问题恰恰存在于“一个中国原则”这个“基础”之中。没有这个“基础”,两岸就没有谈判的可能,或者勉强谈起来甚或获得一纸协议,也不可能真正结束敌对状态;如果这个最根本的对立解决了,其他各项政治问题包括结束敌对状态、签署和平协议、建立军事互信等等,都将转化为技术性问题而迎刃而解。目前,两岸在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上达成了一致,支撑了去年以来两岸关系的明显进展;但是,如何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深化、落实这一共识,尚需双方发挥高度智慧,在互动中形成高度默契、互为激励、螺旋上升的正面循环。
所以,胡总书记今年5月26日会见国民党主席吴伯雄时进一步指出:“考虑到今后两岸关系的发展前景,包括需要逐步破解一些政治难题,巩固和增进双方的政治互信尤为重要。坚持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是关键所在”。而“两岸可以就国家尚未统一前的特殊情况下的政治关系进行务实探讨”,这种政治关系说到底也就是双方怎样坚持和处理“两岸同属一中”问题、双方如何在这个问题上进一步深化共识的问题。
两岸围绕一个中国原则进行的激烈攻防与事实上的“谈判”过程
1979年大陆确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核心是台湾当局接受地方政府地位,其他一切不变。台湾当局对应提出“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并坚持“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双方继续坚持绝对否定对方的一个中国,延续隔绝对峙状态。
至1986年蒋经国推动政治革新及随后开放老兵返大陆探亲、终止“动员戡乱”,台湾政治格局与两岸关系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在既不接受地方政府地位、又不能再视中共为“叛乱团体”的情况下,台湾需要为双方的政治定位与相互对峙找到一种新的方式。于是,“一国两府”、“一国两实体”等等纷纷提出,学界与舆论界也有“一中屋顶”、“多体制国家”等种种意见。但在当时大陆看来,以前双方始终坚持的都是“一”字,现在对方提出的却都是“两”字,对“台独”与“两个中国”的防范戒备心理骤然升高。两岸进入围绕一个中国原则长期激烈攻防的阶段。
台湾最初先后提出“一国两府”、“一国两实体”、“一国两区”;大陆严辞拒绝:统统不符合一个中国原则,都是谋求事实上的“两个中国”与“台湾独立”,希望台湾当局真正回到一个中国原则的立场。
1991年,李登辉成立“国统会”、颁布“国统纲领”,针对大陆“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立场,纳入“大陆与台湾均是中国的领土”及“不否认对方为政治实体”主张;大陆斥之为:统一是虚,分裂是实。
1993年4月,在“两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达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但不讨论一个中国政治含义的共识基础上,“汪辜会谈”成功举行。但在同年年底双方都出席的APEC会议中,大陆重申“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台湾回应:我们主张“阶段性两个中国”。
- 2009-11-30台学者: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源自台湾
- 2009-11-20台当局密谋递“公约” 联合国以“一个中国”拒绝
- 2009-11-17美国总统奥巴马重申坚定支持一个中国政策
- 2009-11-16李际均:承认一个中国比50万大军都管用
- 2009-10-16江丙坤:ECFA协议不可能有“一个中国”字眼
- 2009-10-03“自豪,我是一个中国人”
- 2009-01-01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
- 2007-09-08中非共和国总统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