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院士增选原本就不该有秘密
www.fjnet.cn 2009-12-12 09:28  辛 木 来源:羊城晚报    我来说两句
    正是由于院士增选过程的不公开,才让人们对结果的公正与否产生出了种种猜测。一个非常明显的事实是,官方宣布增选结果是在12月4日,而11月12日和11月18日网上就有了后来被证明完全正确的增选名单,是不是意味着那时就已经结束了增选程序?果真如此,中科院为什么一直拖到12月4日才宣布结果?

    11月12日,网络上出现了一份200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结果的不完全名单。这比官方正式公布的名单早了近20天。而泄露版名单中24人与最终公布的名单完全吻合。“不明真相”的群众作出种种猜测,质疑选举的公信度。(《羊城晚报》12月10日)

    据悉,中科院院士的增选程序分推荐、资格审查、学部评审和院士选举4个阶段。为了做好保密工作,中科院为院士增选专门制定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保密守则》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中院士行为规范》等文件,严禁院士向候选人、亲友、同事以及与增选工作无关人员谈论和泄露评审、选举过程中对候选人的讨论、评价、表决等情况。

    至少从表面看来,中科院设计如此严密的增选程序和制定保密守则的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地做到增选结果公正。可是,我们不妨作一个假设:假如院士增选的程序完全公开透明地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公众不仅对于各个候选人的情况了如指掌,对于增选的各个环节一目了然,更对投票表决的过程给予实时监督。整个增选过程不但不应该保密,反而还要将各种情形尽可能地公之于众,用以接受公众的监督。增选名单一旦揭晓,立即就会天下皆知。如此,还有什么泄密之说吗?

    中科院路甬祥院长一直表示:院士选举是严肃的事情,要经得起历史检验,只有让过程公开,才能使结果公正。其实这句话还应该加上一句:只要过程公开了,也就无须保密了。因为,院士增选工作原本就不该有秘密,院士增选不是国家机密,也不涉及个人隐私,一切都应该置于阳光之下反复地晾晒才是。而现在恰恰相反,院士增选搞得像地下工作一样,惟恐一不小心被人窥见了内幕秘闻。殊不知,像这种本应公开透明的增选过程,一旦将其绝密化和神秘化,人们想探知原委的欲望就会越强。这其中固然有逆反心理的因素,更有对结果公正的强烈渴望。

    事实上,正是由于院士增选过程的不公开,才让人们对结果的公正与否产生出了种种猜测。一个非常明显的事实是,官方宣布增选结果是在12月4日,而11月12日和11月18日网上就有了后来被证明完全正确的增选名单,是不是意味着那时就已经结束了增选程序?果真如此,中科院为什么一直拖到12月4日才宣布结果?中科院究竟有没有严格按照那4个增选环节进行选举?有没有类似于网友所猜测的那种提前内定或者暗箱操作的可能?

    这次院士增选的所谓“泄密”事件,肯定会让中科院“吸取教训”,在以后的增选工作中更加强化保密制度,但这种强化会不会让增选过程更加绝密化和神秘化?公众所渴望的增选过程的公开透明会不会更加遥遥无期?
责任编辑:黄水来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