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是拿着这个东西去我们宣传部,很有可能就见不到我了。”5月7日晚,从长沙赶回临湘的姜宗福拿着记者递过去的采访介绍信说。“官场的东西可能别人不太懂,但我对官场的文化和传统还是非常了解的。其实如果说我真的像他们说的,想升官,想炒作,其实我只要换个思维,利用规则去做,我就能做得很好。我是懂规则的,但我不愿意那么做。”姜宗福说。(2010年5月12日《中国青年报》)
官员,作为公众人物,本来就是民众和媒体关注的焦点。对于曾经“大放厥词”、被称为“炮轰市长”的姜宗福,一次正常的职务调整、平级调动,同样引起了媒体和民众热议的兴趣。当然,有为其抱冤、抱屈的,也有认为其活该,不懂规矩,不自量力。而一向个性很强、自称是“闯入官场的怪物”的他,面对记者的追访,抛出的一句“官场的东西其实我都懂”,让我们感觉既无奈,又有几份恐惧。
其一,官场潜规则好可怕。俗话说,在商言商。同样,在官场就得适应官场的规则。这是必须的。但是,无奸不商,道出的是商场的“潜规则”;而逢迎巴结、溜须拍马、跑官要官等,折射的则是官场的“潜规则”。这些所谓的“潜规则”,大多是与法律法规、党纪条规所背道而驰的。但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同样,在官场中,如果不适应、学不会、不按照官场“潜规则”办事、行事,很可能被视为异己、另类,常常处处碰壁,甚至有时还可能碰得头破血流。“我是懂规则的,但我不愿意那么做。”姜宗福的这番坦诚,一方面道出了官场“潜规则”的存在,另一方面也让我们感觉到了官场“潜规则”的可怕。试想,如果他安于现状,按照官场所谓的“潜规则”行事作为,也许他不会被“突然调离”。
其二,在官场说真话好难。为官数年,姜宗福称他最大的感受是,“讲真话难,当一个官员讲真话更难”。此话一点不假。纵观官场,尽管从上到下,一直提倡、呼吁官员要讲真话、讲实话、讲有用的话。但是,很多时候,真的讲了真话、说了实话,不但不会产生好的效果,还会被某些人视为不开窍、直性子、莽撞等。相反,一些假话、套话、官话、大话、不着边际的话,不但领导爱听,还常常很有市场,也很管用。正因为如此,他的很多观点都是以上网发帖的方式发表的。正如他所言,之所以发帖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因为缺乏表达的渠道。写信、写材料很可能就石沉大海,“除了网络,其他的渠道都不好走,现在网络的作用其实很大,比如一个老百姓受了冤屈,信访举报的话,效果可能很不好;但往网络发的话,事情就可能会得到解决。”看来,在民间,普通群众常觉得诉求渠道不畅;同样,在官场,底层官员的一些表达渠道也不是太畅,离政令畅通还是有一定距离的。
其三,官员的民身份难显。党员干部是从人民群众中来的,因此,不管官员有多大,其还有一个“民”的身份。换句话说,官员在做好官、理好政、干好事的同时,还得当好民、作好众。然而,在很多情况下,官员的“民”身份难显,或者说,有了官帽后,一方面某些官员不想把自己当做普通群众,另一方面也会有人对其高看一眼。“别人都说官是跑出来的,但我这个官是发帖发出来的,没有花一分钱跑官。很多人建议我多去找易书记(曾经很看好并提拔过他)汇报工作,但我从未去过。”姜宗福说。另外,姜宗福的“出名”,某种程度上,也是他的“副市长”的头衔“帮”了他。如果他只是以普通网民的身份发帖,再炮轰张艺谋、房价等,可能也不会产生那么大的“轰动效应”。这说明媒体和公众,还是更多地对“官员”的“话”感兴趣,而把民众的“声”不当回事。姜自己也曾对媒体说过不适合做官,喜欢做学问。“没有了官员的身份,我感觉更轻松了,敏感的场合少了,雷区也少了,以后我还会继续发帖发表我的看法。脱了官服,我就是一位铁杆网民,这是我的性格决定的。”姜宗福说。也许,去搞所谓的学术研究,真的才是他的最好归属。
此前,自嘲为“闯入官场的怪物”的姜宗福,曾因网上发帖炮轰张艺谋印象派实景演出、痛斥高房价及就官员财产公示等公共话题发表看法等事情,一度被网友和媒体称为“个性官员”、“官场上的凤姐”、“炮手市长”等,备受舆论关注。在整治官场不正之风、提倡讲真话、要求官员保持平民本色的今天,姜宗福的突然调离,总给人某种凄凉之感。
- 2010-05-11“炮手市长”被调离为何引起轰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