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3日,湖南省耒阳市教育局发出167份调令,将大批农村教师调往市区学校任教。这次大规模的教师调动是否正常?网民和当地政府在网上打起了“口水仗”。在纪委和检察机关的介入下,这起“调动门”背后的腐败案件浮出水面。近日,涉及此事的耒阳市教育局局长王宗江已被衡阳市纪委双规,主管人事的副局长贺洪兴因为在此次教师调动中受贿,已被衡阳市检察院决定逮捕。(见2010年5月24日《法治周末》)继近年来河北、河南、山西地之后,“调令门”事件在湖南省耒阳市再次重演,实在值得认真反思。
权力应该上收。像耒阳市教师这样大规模调动,牵动社会各方面利益,在当地影响很大,需要教育部门制定详尽的方案,提交当地党委政府认真研究,然后再予以审慎实施。教育部门自己开个会就大规模突击调动,显然不妥。据教育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反映,教育局党委就这次调动确定了“两条标准”:一是选拔优秀教师;二是适当照顾关系。如一些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职能部门领导亲属以及一些长期在基层工作一些校长的妻子。提出“照顾关系”这种不公平的“标准”,岂有不出问题之理?
思路需要更新。农村家庭送孩子进城上学的确是当下社会普遍存在现象。为了整合教育资源,对师资进行调整无疑是必要的,但不能只管城市不顾农村。耒阳市这次“挖肉补疮”式的突击调动,就造成一些农村学校教室无老师上课的“空堂”现象,致使校长束手无策,教学秩序混乱,社会反响强烈。这说明,当地的师资是缺乏的,完全可以像招聘公务员一样,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对师资队伍进行补充,这样还可以解决部分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新招聘的教师可以到农村任教,再遵循公正透明的原则,有序地将一些农村教师调整到城里任教。
制约必须到位。包括教师调动在内的权力的行使上,必需建立健全权力制约机制。通过严密的制度设计,强化对于主要领导权力的制约,以避免必要的程序与组织原则被滥用的权力架空。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包括教师调动在内事项办理的严肃性,避免工作秩序遭受破坏,减少乃至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耒阳市教育局局长王宗江被双规、副局长贺洪兴借调动受贿,就暴露了监督制约机制的缺位。而3月15日耒阳市政府在公开回复中,这次教师调动“是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重要步骤”,“是慎重作出的决策”,“是教师交流制度的重要举措”。现在看来,这不过是一种冠冕堂皇的捂盖子。
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关系着民族素质和国家未来。这就要求教育部门及其领导者必须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科学管理,审慎用权。从这一认识出发,耒阳市“调令门”事件的教训,值得各地教育管理部门认真汲取,不能再让“疯狂调令”一幕不断上演了。
- 2010-05-25“167份调令”背后的教育权利困境
- 2009-12-30“突击调令”该严惩 农村教师须善待
- 2009-09-25"城乡教育失衡"比"突击调令"更严重
- 2009-09-17一纸调令折射怎样疯狂的权钱交易
- 2009-09-17被免教育局长“批发调令”该当何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