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高考作文狂欢症”:公众缘何自愿“被高考”?
www.fjnet.cn 2010-06-08 16:48  野猪林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每年高考,作文题目必然会成为社会大众茶余饭后的讨论话题,今年尤为热烈。

如果说学生家长非常关心孩子的考试、关心作文题目,还比较符合常态,然而从今年高考作文题目的关注群体、热议程度和话题角度来看,教育专家、学生家长的意见已经不是主流,相反,新闻媒体、网民等与高考关系不甚密切的群体却占据了高地,显而易见,高考作文题已经脱离了高考考场和考生,升华成一份公众的意见“消费品”,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不同意见,分享这份“蛋糕”所带来的快乐。

高考作文题的解读俨然变成了一场狂欢,社会大众非常享受地跟着考生进行了一次高考,这是一次自愿的“被高考”,“考试”的结果与每个人的工作、生活、工资、社保等等都毫无关系,也许,这仅仅是一场娱乐:免费参与,免费享用,不怕被追究任何责任。

笔者看到一份被誉为“精屁”的高考作文题目点评——全国卷的“有鱼吃还捉老鼠?”被解读为“富二代”;北京卷的“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被联系到了“天上人间”(最近北京扫黄打非重点打击的一家娱乐场所);陕西卷的“谈成才环境”寓意“宋山木强奸门”;四川卷“最美的青春”寓意“富士康跳楼事件”,广东卷“与你为邻”寓意“非诚勿扰”。

这份“精屁”的解读只是众多解读中的一个缩影,然而它却“精屁”地说明了一个问题——公众并不是由于狂热的刺激无意识地、盲目地“被高考”,相反,大家借助高考作文题这个热点,表达自己对社会的种种看法,这种表达与诸如教育改革、高考弊端等等具体问题已经关系不大,高考、作文题已经变成了一个媒介,或者说是一种“借力之物”,这充分而且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在传播高度发达的时代,任何一个舆论热点都会被演化、异化,成为反映种种社会问题和意见的工具和媒介。

由此说来,或许关于高考作文题目的大讨论,与“富二代”“天上人间”“闫凤娇”之类公众热议话题毫无二处,它使公众情绪不断喷发,对缓解社会情绪有一定的作用,却与教育本身没有多少实质联系。

毫无疑问,高考两天时间过后,此番讨论会不断变冷,其速度甚至可能快于“闫凤娇”之类,此番讨论对于中国教育问题的积弊解除无甚大关系。

在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场狂欢,一场释放,也是一场悲剧。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