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入托难”是全社会的轻视造成的
www.fjnet.cn 2010-07-02 09:33  赵玉成 来源:东方早报    我来说两句

似乎一夜之间,“入托难”就成了热点话题。最近《人民日报》连发5篇文章,深层次探讨“入托难”。问题是,三四年前人就已经生下来了,怎么事到临头,才发现少了这么多幼儿园?

原因不外乎:入托年龄的儿童数量波动巨大,前些年生源下降时,政府将多余的幼儿园改作养老院之类,致使学前教育资源萎缩严重;国企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原有福利幼儿园大量消失。全国企事业、机关办幼儿园从2000年的1.6万所减少到2007年的5000所,减少了七成;政府投入过低,从1993年至2009年,学前教育经费一直仅占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的1.3%,以及幼儿教师编制紧缺、待遇差、职称评定困难,等等。

可以这样推论:幼儿园少的背后是幼儿教师少、待遇低。而幼儿园教师少、待遇低,是因为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轻视、对学前教育专业性了解不足,于是觉得它不重要,花钱就心疼了。所以“入托难”的本质,在于忽视学前教育的价值,不承认学前教育的专业性,贬低学前教育的职业地位。这才产生了现在的困境。

那么首先要问一个奇怪的问题,幼儿教师是教师吗?

照理,这个问题在逻辑上是奇怪的,不过在现实中,人们把教师分为三六九等。比如大学老师,那毋庸置疑算是知识分子;中学老师,有点勉强;排到小学老师,那基本就不算了。评职称也是,中学老师可以评到“教授级特级教师”,小学老师可评到“中学高级”。非要不安其位,那才算厉害。在下意识里,总以为学校教师也和学校学生一样,其知识水平与所教授课程呈正态分布。大学老师最高深,高初中等而下之,像小学老师之类,即使不是小学水平,也高不了多少。这种看似荒谬,其实是普遍的思维,且占据了社会的主流。这种思维,是把教学内容等同于教师价值的全部,也等同于教师教育内容的全部,甚至把教师仅仅作为一个上课的工具,辅导学生考试的工具,而不是一个教育人的职业,不承认其在教学内容之外的教育学价值。

但其实,教师是一种专门职业,教育工作者需要有学科专业素养,不仅需要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更需具备教育专业的素养:包括教育理论的素养,能否理解教育的本质,具备现代教育观念,掌握教育的艺术。法国思想家卢梭曾经大声疾呼要尊重孩子,其实今天我们也需要大声疾呼尊重幼儿教师。非如此,我们当然会把幼儿教师视为保姆、保育员,而不是真正的教育工作者。

其次问第二个奇怪的问题,幼儿园是学校吗?

现在看来,幼儿园就是学校。走进幼儿园,里面也有上课,也有考试,也有老师和同学,甚至也有作业。越来越多的识字、外语、加减法等“课程”,正逐渐使幼儿园变成小学预备班,而不是儿童的乐园。学龄前儿童进幼儿园变成一种必须,否则根本进不了一所好的小学,甚至跟不上小学课程。这从根本上否定了幼儿园的独特教育价值,并不承认幼儿园的独立地位,而仅仅将其当作小学的附庸。

“幼儿园之父”、德国教育学家福禄贝尔尤其痛恨“幼儿学校”、“儿童学校”之类的称呼,他认为,儿童主要学习的是游戏、手工,以及在大自然探秘,而不是进行一些书本上的学习,他们进入的不是“学校”,而是“幼儿园”。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人的2-7岁定义为前操作期(preoperational),它对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而且独特的阶段。按照福禄贝尔的观点:游戏是学前儿童的生命。剥夺了孩童的游玩,则一生的开始就是一片空白。童年游玩的有无、丰富与贫瘠、感受快乐或痛苦,可以决定他一生对人生的看法。

对照以上理论就会发现,教育部门之所以不将学前教育划定到义务教育,除了国情考虑,恰恰尊重了学前教育的教育特点和教育实际。

学前教育从其结构上来说,异于义务教育,但这只是一个教育学上的划分问题,与政府投入是没有关系的。学前教育的未来,依然需要政府主导,并承担主要投入。最近几年,上海在义务教育阶段大量减少班级学生数,推行小班化教育,以此储备大量教师,应对未来的入学高峰,其实幼儿园也完全可以这样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新农村建设规划。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上海市教委提出的把学前教育纳入政府公共服务范畴,我觉得是一个比较好的解决办法。但投入是一方面,更关键的,是要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学前教育。要改变那种认为幼儿园教师只是看看孩子、教教识字,并不需要多少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旧观念。如果以为幼儿教师培训起来比较容易,那么现在的“入托难”就最直观地否定了这个错觉。因为造学校只是钱的问题,而培养、寻找合格的,甚至优秀的幼儿教师和园长却是一项漫长的系统工程。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