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事业单位别成了“权力就业”的自留地
www.fjnet.cn 2011-01-05 11:39  丁永勋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我来说两句

公开透明和可监督的招考程序,不仅可以提升选人用人的质量,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力,也可以使“出身”不再成为焦点,还官员子女一个公平的机会

去年年末的一起网络监督事件,终于在新年有了回应。据新华社“中国网事”报道,针对网上热议的安徽黄山市徽州区招聘事件,徽州区招聘工作领导组负责人表示,此次事业单位招聘方案目前已经全部终止。不过,这位负责人坚称,招聘终止“绝不是因为有7名科级干部子女入围”,而是安徽省事业单位招聘办法有新调整,所以需要根据新办法完善招聘工作,重新组织实施。(1月4日《新华每日电讯》)

其实,事业单位存问题招聘,几乎成了潜规则。近期被新华社曝光的,就有浙江平阳县“父亲招聘儿子”、福建屏南的“最牛招聘”、湖南冷水江市“在校学生获得事业编制”、湖南武冈市卫生系统大量调入领导干部亲属等。这些还都是“看得见”的直系亲属,如果再加上不容易查证的“易子而官”和各种隐蔽的裙带关系,问题可能更多。

放在一起看就可以发现,这类问题集中发生在事业单位人才招聘中。虽然公务员招考不能完全杜绝徇私舞弊,但毕竟有一套严格的招考制度,有相对透明的选拔标准和程序。相比之下,事业单位招考可操作空间就大得多。有的地方招考,还冠以“公开招考”的名义,有的甚至连过场也懒得走,直接以“照顾就业”的名义,依靠层层批示安排就业。因此有人认为,事业单位俨然已经成了“权力就业”的后院,留给底层孩子的机会越来越少。

在可疑招聘被曝光之后,有些地方辩解的理由竟如出一辙:当地人才缺乏、岗位比较艰苦,招聘本地人或者干部子女更方便培养和留人。这样的说辞,恐怕连自己都很难说服,既然条件这么艰苦,为何还有人言辞恳切“请求照顾”?此外,也无法证明领导干部的亲属更吃苦耐劳、更愿意扎根基层;而被曝出问题招聘的部门,几乎都是财政、社会保障等实权部门,或是国家正大力投入的卫生、教育等系统。没见有多艰苦,却是很多人眼中的“肥缺”。这恐怕也是很多人紧盯这些部门招聘的原因所在。

因此,治理层出不穷的“量身”招聘,防止事业单位成为“权力就业”的自留地,必须从完善事业单位招考制度上下工夫。否则,一些有问题的招聘方案虽可能被发现,被舆论“推倒”,仍难保不会重来。

目前,事业单位招聘一般由地方和部门制定办法,根据需要自行组织考试,虽然公开招考已经渐成趋势,但“明考暗招”“提前内定”仍相当普遍。明明搞的是“人情招聘”,还要拉一些没有背景的人当分母,不仅浪费感情和金钱,也破坏了社会公平和公开招考的公信力。事业单位的性质和职能虽然与各级党政部门有所区别,但同样也是财政供养的公共机构,有些已经明确要“参照公务员管理”,因此,在人员招聘上,也应参照选拔公务员的做法,逢进必考,透明招聘。虽然徽州区不承认存在“定向招聘”问题,但因为新办法出台而叫停原来的招聘方案,也说明招聘程序存在问题,需要完善和规范。问题招聘仅是取消了事,违规成本几乎为零,消解了舆论监督的威力,甚至是对违法违规的纵容。

当然,事业单位招聘,一般对人才都有特殊的要求,未必非要搞一个全国统一的考试,也不是要把领导干部亲属全部排除在外。但保障招考公平,更要依靠程序透明和公众监督,招聘岗位和需求尽量公开,拟聘任人员情况公开公示,对于被揭出的违法违规案例,必须严肃问责,追究决策者、参与者的领导责任。

公开透明和可监督的招考程序,不仅可以提升选人用人的质量,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力,也可以使“出身”不再成为焦点,还官员子女一个公平的机会。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