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星闻码头 > 正文
兄弟我当年
www.fjnet.cn 2011-01-20 09:31  郭宇宽 来源:南方网    我来说两句

记得上个世纪末,社会风气不是这样,那时候站在大学讲台上的,一开口都得是“兄弟我在牛津的时候”,“兄弟我在芝加哥的时候”,不然根本镇不住场子。为什么这些年气氛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布迪厄对于文化资本的分析,给我很大启发,他有本书,大概还没有翻译成中文叫《区隔:趣味判断的社会批判》,其中讲各个社会阶层如何依靠对不同文化符号的稔熟,来标志自己的地位,并和其他阶层区隔开来。

当年改革开放刚刚不久,见个金发碧眼的都非常稀罕,任何海归,哪怕是西太平洋大学的博士,都沾了来自西方世界的文化资本的光。谁能有西方背景,谁就能把自己和绝大多数人区隔开来。我听过有不少现在大学里的年轻讲师抱怨,自己没有赶上好时代,搁十年前哪怕是在国外的二流大学读过硕士回来,也能很轻松的被当作人才引进,当个教授。等教授位置都被占满了,现在标准就高了,非得是欧美名牌大学的博士,还得从助教讲师,开始一年年的苦熬。这些年轻人来自城市,中上收入的家庭,受很好的教育,一边上大学一边读新东方,大学一毕业就去国外读研究所,这几年这批人回国求职了。

现在海归这个词就让我想起巴西龟,记得我小时候,巴西龟刚被引入中国,很稀罕,在花鸟市场上一只巴西龟的价格几乎跟一只画眉鸟相当,10年以后,巴西龟就论斤卖了。

所以现在随便一所重点大学里都挤满了等待职称上升的海归,每一个学历背景都挺不错。学术体系也像一个权力场,就像那个寓言里的猴子,朝下看都是笑脸,朝上看都是屁股。而今天中国大学里排在最顶端的学者,最有效地和其他野心勃勃的尾随者区隔开来的方法,就是另一套让其无法模仿的话语体系。在这帮海归面前,显摆兄弟我在英国,美国的时候就不管用了。这些新一代海归上过新东方,在国外谈过恋爱,参加过俱乐部,个个英文都比在国外端盘子攒回国三大件的老一代海归溜。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