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经济论衡 > 正文
降日用品关税或成战通胀新手段
www.fjnet.cn 2011-02-22 13:23  鲁宁 来源:东方网    我来说两句

这个判断靠谱么?应八九不离十,而且以往也采用过。甚至在计划经济年代,也是经常用来救急。比方,如今年过五旬的中老年国人,都知晓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古巴糖”和“伊拉克蜜枣”抑止“黑市高价”的故事。

以上故事年代太远,说点最近的。2008年5月,CPI已非常难堪,当月28日,财政部发布通知称,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日前决定,自6月1日起临时下调冻猪肉、婴儿奶粉等部分食品的进口关税,下调幅度有50%左右。第二天,摩根大通立即发布报告称:“中国财政部宣布下调冻猪肉等食品进口关税,将促进相关进口食品增长,并通过国内食品价格的走稳以达到平抑通胀的目的。”第三天起,国内分析开始跟进。最后业界普遍认定,此举是为了增加食品供给,控制CPI上涨,力求坚守全年CPI不突破4.8%的控制目标。

舆论对国税总局的“酝酿”普遍表达了欢迎。有人乐观预测,当下的中国正处于收入由低到中的过渡期,民众的消费习惯、结构都在发生较大变化,国家关税政策自当适应这一变化,政府对现有消费品档次应重作划分,一些普通百姓也开始消费的进口商品应降低关税,不能再作奢侈品处理,尤其是进口日用消费品更当大幅降税。

作为趋势,该预测肯定对头,但具体到这一回的“酝酿”,究竟是权宜之计还是长远之策,比如“买进口奶粉今后或不再需要代购”之类预判能否坐实,笔者主张先冷眼观之再说不迟。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