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
“秀”是展现给公众和舆论的,如果背后那些贪婪的嘴脸没有任何改变,那么这种“秀”,徒增笑料而已。
不论机关事业单位、垄断国企或那些私营企业,只要您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来行事,那么,涉事负责人的确是应该撤掉的。至少,这是一个交代,是对那些心血被祸害的纳税人以及消费者的最初级忏悔。
但往往,某些单位丑闻一旦曝光,本系统上级所想到的,首先便是要堵住舆论的嘴。方式的选择上,基本不外乎“立马撤职”这一说。也就是,撤职的目的,不再是整个作恶主体的忏悔,而是演化成为一条堵嘴的毛巾,一种公关手段。
来看个例子。上周火爆的“史上最牛工资单”事件,涉事系统的处理方式便很精确地诠释了这一点。一开始,面对下属单位沧州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河北省农信联社还是非常“留情”的。那张令人极度眼红的“最牛工资单”,虽然让我等心里的不平衡感再次大增,但是人家河北省农信联社仅仅给出沧州社领导“记大过”与“诫勉谈话”的处分。这让人不得不揣测:河北省农信联社的相关领导,是认为这样的处分足够用来“堵嘴”了。所以,他们甚至充满自信,把自己的想法先于处分后的舆论反应而表达出来,将这样不疼不痒的处分称呼为“最严厉”。
当然,公众对此是不干了。但相比于“公众不干”而言,有一家单位的“不干”却更有力量。那家单位叫《人民日报》。至于其为什么会对那些出丑闻的系统更有压力,无需赘言,你懂的。
4月15日,该报就河北省农信联社对沧州社的处理决定发出评论声音:对“最牛工资单”处罚太轻就是纵容违规。其中称“如此轻描淡写地处理,更容易使得人们产生失落情绪,影响整个社会信用的建立。”可以想到,几乎所有党政官员都能看到的《人民日报》发声质问之前的处理尺度,河北省农信联社无疑会瞬间极度紧张而又慌乱。这种慌乱,一方面源自于之前对公众舆论把握不到位,另一方面,则是本质上没有认清这种处理害群之马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舆论压力之下,河北省农信联社更改了自己4月13日的轻处理决定,4月15日(也就是《人民日报》发声当天)作出进一步处理,免去沧州农信联社原领导班子相关成员职务。
仅仅从封堵舆论之口的角度来说,河北省农信联社居然也会如此尴尬与被动。所以,我们不难想象,那些指望他们能因此而作出忏悔,并且就此完善相关监督体制的想法,有多么幼稚和不切实际。
而同样让人百味杂陈的新闻是,中石化广东分公司公款购买“天价酒”被曝光,在“配合舆论”让总经理鲁广余停职后,据说中石化居然在内部清查起泄密者来。这真是让人欲哭无泪。难道他们在挥霍“油水”之后,对那些因内部争斗失意、或是利益分配吃亏者,连做一回“污点证人”的机会都不给?这样的逐利表现,即使撤了现任老总,那下一任,就不会出事吗?
“秀”是展现给公众和舆论的,如果背后那些贪婪的嘴脸没有任何改变,那么这种“秀”,徒增笑料而已。(王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