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经济论衡 > 正文
城市幸福感排名怎么才能更靠谱
www.fjnet.cn 2011-05-09 09:06  蔡方华 来源:北京青年报    我来说两句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有关机构发布了《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该报告首次对中国294个城市进行了幸福感排名。在这个别致的幸福排行榜中,石家庄市居民幸福感荣列第一,接下来依次是临沂、扬州、承德、滨州、莱芜、鹤壁、包头、北京等地。而那些被人们一贯以为比较幸福的城市如成都、杭州等地,遗憾地未能进入前十行列。

首先应该肯定,社科院的这份幸福感排名有一定的现实依据和科学含量。没有理由怀疑,有关机构把幸福感列入城市竞争力的主要内容,目的是为了搞一场行为艺术。

但与此同时,城市幸福感排名这一研究成果与社会心理预期存在很大的差距,也是不争的事实。据报道,身为石家庄人的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司长陈文玲就坦言石家庄不够幸福,甚至认为排名前十的多个城市也普遍给人感觉不太幸福。媒体在对部分石家庄市民进行采访后发现,受访者没有觉得不幸福,但也觉得幸福感排名第一“有点夸张”。

幸福感是一种主观感受,对主观感受打分确实比较困难。幸福感指标和调查模式的不同设计,以及调查样本的微小变化,都可能引导出迥然相异的结论。在社科院把幸福感作为城市竞争力的一个指标之前,社会上其实已经出现了多个幸福感排行榜,比如“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就有两个,一个推举青岛最幸福,另一个则力捧杭州最幸福,但基本上都没有石家庄、临沂、承德等城市什么事儿。假如人们善意地相信,这些幸福感排名都是严肃和科学的,那就只能意味着,在不同机构和研究者那里,所谓“幸福感”很可能说的不是一回事。更进一步,甚至可能导致这样的困惑:研究者所说的幸福感,真的是普通人对于幸福的感受吗?这种感受可以用公式衡量并互相比较吗?

幸福感概念的提出,以及对这个概念的普遍关注,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表征。其意义在于,社会评价体系开始逐渐摆脱枯燥而僵硬的数据的束缚,试着向老百姓的心理感受要结论。一个城市的经济数字再华丽,如果城市居民感觉生活困窘、治安堪忧和环境恶劣,则这个城市必然不具幸福感。当城市管理者越来越把居民幸福感当回事的时候,城市决策的非人化倾向就会减弱,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就会提升。所以,对幸福感的谈论和研究本身,实际上就是一种创造幸福的方式。

但也要看到,对幸福感的研究并非不可能走向歧途。在幸福感研究尚不具备成熟体系、也很难得出具有公信力的结论的情形下,过度炒作幸福感概念,可能会导致人们对幸福的“陌生化”。你说我最具幸福感,我反而不知道什么是幸福了。另一种危险是,幸福感排名可能沦为新的政绩泡沫。如果人们并不认同调查结果,“杰出市民”给市长颁发最具幸福感城市奖杯就成了自说自话,成为观念层面的“城市装修”。

更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已经出现的多个幸福感研究模式都存在弊端,那就是对痛苦指数的忽略。幸福感调查问卷如果只有正面内容的统计,被调查者就可能被“催眠”,从而给出幸福的结论。而只有把城市居民非常关心但又未得到良好解决的问题也和盘托出,如环境污染、司法公正、暴力拆迁、食品安全等,并询问他们对这些问题的感受,才能得出幸福指数和痛苦指数的对比度。没有这样的严肃对比,幸福感研究就必然靠不住。撇开了痛苦感的幸福感,也必然是歌功颂德的形而上学。

不同研究者得出不同的幸福感排名,这倒不要紧,要命的是幸福感研究不合身、不靠谱、“不贴肉”。倘若在不靠谱的路上狂奔下去,倒不如不提幸福这码事。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