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时政观察 > 正文
双薪双管 事业编制实为政绩陪嫁
www.fjnet.cn 2011-05-24 10:10  时言平 来源:重庆时报    我来说两句

近日,山东宁津县的“双薪双管双用”人才引进机制吸引了公众的眼球:大学毕业生到企业就职,将纳入事业编制,每月领取企业、财政双份工资。并且,五年后,如果不愿意在企业继续就职,可安排进事业单位。(5月23日《山东商报》)

对于宁津的“双薪双管”制度,如果纯粹从用人机制去探讨,或许更多民众还是对就业公平以及权力自肥怀有焦虑,毕竟对于很多人而言,事业编制在当前的就业光景下,无疑是块令人垂涎的肥肉。但很显然,宁津此番祭出的用人机制改革,其用意并不仅限于此,发展和政绩恐怕才是当地权力“创新”的原始动力。

当地政府反复提到一个现状:宁津县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出台此项政策,有着政府方面的多方考量。而诸多考量中,宁津主要领导道破了天机:“人才匮缺是当地企业快速发展中的显性问题,直接影响到企业发展。”从当地的解释来分析,“双薪双管”机制出台的逻辑和脉络也就十分清晰了:地方发展需要依靠企业的支撑,而企业的发展又面临着人才匮乏的困局,如果这种困局不能及时打破,留不住人才也就意味着留不住这些企业,留不住这些企业也就出不了政绩。

其实类似的招数,在不少地方轰轰烈烈的招商引资过程中就有明显的体现。给土地、建厂房、给政策……为了地方政绩的发展,尽可能地以公共资源为企业提供便宜,“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而“双薪双管”的机制,无疑是这些举措的升级版。土地、厂房、政策是当地现有的公共资源,但人才不是,是稀缺并且是流动的资源。将这种稀缺和流动的公共资源固定下来服务企业,通过企业的发展促进当地政绩的实现,宁津政府的做法确实很高明:“以公共资源换公共资源”——以事业编制和财政换取人才。

事业岗位“空编”,无疑为宁津的这场公共资源转换提供了空间。特别是在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困境的现实环境下,把事业编制拿出来当成公共资源交换的筹码,无疑志在必得。也就是说,“双薪双管”的人才引进机制中,表面上看是大学生毕业享有财政和编制的公共资源,但实际上,大学毕业生无非是这些公共资源转换成政绩的一个工具而已。事业编制和政府财政的让渡,通过大学毕业生的转换,为企业解决了人才困局,而企业人才困局的破解,最终将转化成当地政府的政绩。通过如此解构,我们大抵不难解读出“双薪双管”机制的醉翁之意。

但必须正视的是,事业编制并不是无限资源,并且这种资源的本质是履行公共服务职能,而不是为地方政绩做陪嫁。如果事业编制都成了支持企业发展、提升政绩的陪嫁,那么势必造成公共领域的荒芜。“双薪双管”或许是个不错的资源转换机制,但最终的代价势必牺牲公共利益。编制是有限的,如果事业编制仅仅是为了解决企业发展的问题,那么当地其他领域的发展势必受到影响。而由此来看,宁津的人才机制“创新”,无疑是目光短浅的发展观念。

综上,所谓“双薪双管”,无非是当地权力为谋求政绩和发展,而进行的一场“曲线救国”式的资源转换。当地权力选择编制和财政作为陪嫁吸引人才,并以这样的优势稳定人才以便服务企业。但归根到底,权力此举真正的目的并不在于人才,而是在于人才支持下的企业发展为地方产生良好的政绩影响。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