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时常有一些年轻、有志于公共事业的大学生问我对他们人生的建议,他们常常有非常宏伟动人的理想。但我会问他们几方面问题。第一,你的家庭经济条件怎么样?有父母或者兄弟姐妹需要供养么?如果你的家庭条件并不宽裕,父母很不容易培养出一个大学生,你先要努力找一份赚钱的工作,改善家庭的经济条件,能帮助自己年迈的父母享受晚年,或者支持需要学费的兄弟姐妹。这就是在为社会做贡献,就是在做公益。第二,你谈恋爱了么?准备结婚要孩子么?如果你有这样的打算,要考虑好,或者至少你和你的对象要有一个人,哪怕去开餐馆,开出租车,也要承担起为家庭赚钱的责任。和理想相比,这些都是非常俗的事情。
有一些大学生觉得我好像在给他们泼凉水。他们看了很多外国人的故事之后就说,大学毕业就去非洲帮助那里的灾民或者保护野生动物。这样的事业多么令人激动啊!
但是说一句恶俗的话,那不符合中国的国情。中国不是一个有着良好社会福利体系的国家,不像欧洲人,他们可以做自己爱做的事情就好了,不用担心父母老了无人供养,不用担心家庭成员得了病得不到医治,不用担心孩子将来上不起学。
而在中国,这些都需要你考虑。生存的压力和竞争几乎是残酷的,如果你要投身的事业不是有很好的赚钱前景,你就不得不做好“你以为你做好了,但其实还不够”的思想准备。未来家里的开销怎么办,买不起房子怎么办?老人生病怎么办?孩子上学怎么办?除非你干脆出国去,否则这些都是坚守在这个国家的人所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我确实也有一些这样的朋友,他们有很强的文艺青年气质,义无反顾地投身公益或者文化事业,而且是两口子,最后自己的生存都成问题,还要长辈接济,父母虽然嘴上不说,但也有很大的压力。我虽然很敬佩这样的朋友,但那是人生选择的一种,作为我的观念而言,我并不向大家推荐这种选择。
如果你相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你不能忘记,你对你的家庭和你爱的人,包括对你自己,都负有责任。
如果你愿意献身一项事业,用不着让所有人都知道,特别是不要让你亲近的人感到,如果他们没有支持你,就会有负罪感。真正崇高的愿景,是你在自己心灵最隐秘的角落里和上苍的约定。
- 2010-11-23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分子?
- 2010-11-03不拆,知识分子吃什么还是官员吃什么?
- 2010-11-03“不拆迁,知识分子吃啥”中的逻辑与现实
- 2010-11-02江西万载县委书记雷语:不拆迁知识分子吃什么
- 2010-07-22知识分子与官场哲学
- 2010-05-01中国为何盛产“公公知识分子”
- 2010-02-23难道又要让知识分子回到臭老九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