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水利工作会议8日至9日在北京召开。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等主要党和国家领导人悉数出席,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以中共中央名义召开的水利工作会议。这个有史以来最高规格的治水会议阐述了新形势下水利的重要地位,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水利问题进行了全面部署。
今年初,中央一号文件聚焦水利,为新中国成立62年来第一个关于部署水利全面工作的中央文件,把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提高到关乎“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空前高度。此次最高规格治水会议更进一步表明我国水利改革的极端重要性。
目前,我国正常年份年缺水量500多亿立方米,近2/3城市不同程度存在缺水,地下水超采区面积达19万平方公里,还有近2亿国人饮用水不安全,一半以上耕地缺少基本灌排条件,农田水利很大程度上还在“吃老本”。近年来,我国多个地区出现严重干旱,尤其是原本水资源丰富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在今年也出现大旱,给我国的水资源问题敲响警钟。
我们注意到,我国淡水资源的总储蓄量为2.8万亿立方米,位居世界第六位,人均拥有水资源量处于世界中等水平,在合理和高效利用水资源的条件下是可以支持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如今,我国面临水危机,说明我们水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和效率上有不小的问题,进一步探究,水资源危机实际是发展方式问题。
据新华社报道,有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发展,中国水利面临的形势更趋严峻。按理说,与农业用水相比,工业用水或城市用水可以提高水资源的集约利用,耗水率低,可以重复利用。问题在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方式,比如说,2009年中国万元工业增加值耗水量高达116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2至3倍,而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比发达国家低出 15到20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大量工业生产对污水处理仍然欠缺;在城市中,废污水处理率低、用水大手大脚、时有发生的填湖现象等都导致水资源问题不容乐观。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近年来频频发生干旱和洪涝灾害,普遍暴露出农村地区水利设施年久失修,不堪一击,而且新修水利设施不多,农业一直是“靠天吃饭”局面。这种状况反映出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视城市,忽视乡村,致使城乡发展不协调。补上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大笔欠账,充分发挥水资源的效益,不仅仅是为了粮食安全,还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应有之义。
此外,经济布局与水资源条件不相匹配,也加剧了局部地区水资源的紧张。在水资源分布不平衡的现实面前,不少地方的经济布局与发展,有时未能将之视为约束性条件。一些地区自身水资源条件并不优越,却大力发展高耗水产业,农作物品种与农作方式未能因水而变;一些缺水地区因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源配置和经济布局便利,进入了持续的、大规模的人口增长、城市扩张和产业集聚状态。
水利部《2009年中国水资源公报》称,水资源问题仍然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其实,除了水资源,土地、人口等基础性资源都面临严峻形势,成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硬约束,唯有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化解包括水危机在内的资源环境压力。
- 2011-03-24经济布局不可忽略水资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