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屠呦呦落选诺贝尔也让人“如释重负”
www.fjnet.cn 2011-10-08 15:39  范子军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2011年诺贝尔奖今天起陆续公布,首个公布的奖项是诺贝尔医学奖。北京时间10月3日17时30分,来自瑞典卡罗琳医学院的消息称,因在免疫系统研究领域的贡献,来自加拿大、美国和卢森堡的三名科学家获得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至此,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已确定无缘今年的诺贝尔奖。(10月3日光明网)

“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1年度拉斯克奖临床医学奖,也是迄今为止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大奖,这让诺贝尔情节一向极重的国人兴奋不已,觉得中国科学家距离诺贝尔奖已经只有咫尺之遥。

诺贝尔医学奖公布的结果无疑让人大失所望,不过,大家也无需对此过于耿耿于怀。毕竟如今的诺贝尔奖的权威性和公正性本身就已经受到质疑,就是今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还颁出了“乌龙”奖,诺奖得主拉尔夫·斯坦曼已于今年9月30日去世,这不仅震惊科学界,也令诺贝尔奖的严谨性打了折扣。

屠呦呦无缘诺贝尔,固然让人遗憾,遗憾之余又让人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这绝不是笔者幸灾乐祸,更无诋毁、亵渎之恶意,而是觉得也值得我们从另一个层面进行检讨。

舆论看好屠呦呦有望问鼎诺贝尔之际,便传出另一种声音:“屠呦呦既不是最先发现青蒿提取物抗疟作用的人,也不是首先分离到抗疟有效单体的人,这些研究成果也不是在她指导下取得的,将功劳全归给她一人,不公平也不合理。”这与诺奖本身无关的争议,暴露的恰恰是国人习惯于内争内耗、缺少团队精神的劣根性,真不敢设想,屠呦呦一旦捧得诺贝尔,会遭遇何等的压力。那些不太阳光的声音会不可避免地伴随狂欢与赞誉而来。

还有一个颇为值得玩味的情节,当屠呦呦,这位发现了治疗抗疟病药物青蒿素的代表性人物,出现在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名单上之时,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则提出的另一个话题更触动了人们敏感的神经:屠呦呦还不是两院院士!这不能不让人再度陷于另一种假想的尴尬境地,假如获奖了,让院士们情何以堪?!国内科学界会不会掀起有没有资格获奖的强烈争议?

因而,诺贝尔奖虽然没有眷顾中国科学家,却对中国两院院士的评选机制提出了挑战。倘若屠呦呦果真捧回诺奖,显然不只有骄傲、自豪,更难免会让人产生某种不堪,让一直难以彻底打破的论资排辈格局无地自容。当然,饶毅院长的建议更有建设性,值得有关方面反思和考量,那就是希望中国重视一些在国内做出了杰出工作而未获适当承认的科学家。

如此等等,显然告诉我们,屠呦呦落选诺贝尔奖,国人不能只有遗憾和失落感,应当做出更深层面的思考和检讨,包括学术领域和学术之外,而不可能真正地“如释重负”。

责任编辑:林雯晶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