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怎样“区别对待”打工子弟
www.fjnet.cn 2011-10-19 16:12 乔志峰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学校被指区别对待被拆打工子弟学校分流生。今年8月,北京打工子弟学校新希望学校被拆,该校近200名学生被分流到公立学校学府苑小学。目前,分流学生只上语文数学两门功课,英语等没有开课。分流生被分配在平房里上课。放学时,分流生要在教室内多待20分钟,等教学楼内的孩子们排队离开后才能离开。校方表示,因临时接收近200名学生,他们不能及时招聘到老师,所以只能先开设两门课。海淀区教委表示,正在积极协调。(10月14日《京华时报》) 或许,使用“区别对待”一词有点“言重”了,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打工子弟“分流生”跟学府苑小学的“正规生”相比,的确存在着诸多的“不同之处”。比如说,“正规生”在教学楼内上课,“分流生”被分配在平房里;“正规生”正常上课,“分流生”只上语文数学;更有甚者,放学时“分流生”也必须“让正规生先走”。 如果说只能在平房里上课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造成的,那么“让正规生先走”又是怎么回事呢?学校当然可以拿“安全”之类的说法来进行解释,但终归很难服众。我就想不明白,区区200名分流学生跟其他学生一起放学离开,到底有何不妥之处? 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也不管是客观原因还是主观因素造成的,“分流生”们并未受到跟其他学生一样的待遇确是不争的现实。这不仅对他们的学习造成了影响,还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一定的伤害,让他们小小的心灵过早承受了由于出身和身份差异所带来的压力。无疑,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 对此,海淀区教委的工作人员表示,民办学校被拆后,他们突然接到上级指示,要求公立学校接收这些民办学校的孩子,有点应付不及,需要一个接手的过程。我相信教委和学校真的有难处,而这一“客观情况”却暴露了另外一些问题。“上级”拆除打工子弟学校之前,是否经过了客观而负责任的评估?特别是在“分流生”的安置方面,是否制订了详细的方案?打工子弟学校已经拆了,再“突然指示”公立学校接受打工子弟,是不是有点过于草率,甚至这只是在舆论压力之下才不得不推出的一个“临时性补救措施”?如此做法,难免会让接收学校措手不及,打工子弟的权益又怎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打工子弟确实需要“区别对待”。他们由于家庭出身和一纸户口而成为了城市里的“另类”,需要承受比同龄人更多的艰辛和压力。在现有户籍制度等坚冰暂时难以打破的情况下,全社会尤其是城市的管理者对他们要给予更多的呵护,让他们能在相对公平的环境里找到自信、找到未来。而在不少地方,情况恰恰相反,打工子弟不仅未能得到照顾,反倒在入学等方面处处受限,与其父辈一起饱尝心酸。期待“比太阳更有光辉”的公平正义能够照耀到每一个孩子,不管他是“城里人”还是“乡下娃”。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0-18]打工子弟不只需要“集装箱教室”
- [ 09-19]为打工子弟求学设个投诉热线
- [ 09-05]打工子弟的完美结局是什么
- [ 08-29]打工子弟何时享有同城待遇
- [ 08-22]打工子弟安置,有地方读书只是第一步
- [ 08-18]用“教育附加”帮扶打工子弟学校
- [ 08-17]打工子弟学校不应成为现实版“马上封”
- [ 08-17]打工子弟学校不能想关就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