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经济论衡 > 正文

这算哪门子“市场化”?

www.fjnet.cn 2011-11-04 10:13  周其仁 来源:中国经济网 我来说两句

周其仁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昨日,卫生部部长陈竺出席论坛时提到,曾经有一种认识误区,认为市场经济能够解决所有问题,但市场手段在社会服务领域往往失灵,过度市场化造成的后果就是“看病难、看病贵。”中国医疗卫生体系的问题能归因到“市场化”么?这样的问题早在几年前便在政府与学者中展开过激烈争论,可惜多年过去,当我们对医疗体制改革的成败已达成共识的时候,却对于造成问题的原因仍迷茫不清。现在,我们将当年的文章重新发出,以飨读者。

差不多众口一词,国内外不少专家都说,中国医疗卫生急待解决的种种问题是因为“市场化”造成的。为了避免无的放矢,先把我读到的代表性言论举证如下:

——2003年,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王绍光撰文指出,中国公共卫生形势之所以恶化,“更主要的原因恐怕与我们改革总体思路中隐隐约约存在的两种迷信有关”——其一是迷信经济增长,其二就是迷信市场。据王文,“九十年代以后,建立市场经济被确立为改革的目标,医疗卫生事业也逐步被推向市场”,而最后结果是,“中国的医疗卫生领域恐怕是世界上最市场化的之一”(见“中国公共卫生的危机与转机”,刊《比较》2003年第7期)。

——2005年,由葛延风负责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发表专项研究报告,在讴歌“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成绩非常突出”之余,该报告指证,中国自改革以来“医疗卫生体制变革的基本走向是商业化、市场化”,其消极后果“主要表现为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和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低下”,而“问题的根源在于商业化、市场化的走向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见“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评价与建议(概要与重点)”,刊《中国发展评论》2005年增刊1期)。

——同年,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李玲教授也发表文章,不加引证地重复上引王、葛等人发现的问题,即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没有直接带来人们健康水平的提高”,且在投入增加的条件下,“医疗卫生的绩效反而下降”。李的解释也如出一辙:“主要原因是政府失职和市场失灵。政府在改革的过程中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盲目地将医疗卫生推向市场”(见“中国应采用政府主导型的医疗体制”,刊《中国与世界观察》2005年第1期 ) 。

  • 责任编辑:林洪熙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