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食品国标争议需反省国标制订机制

www.fjnet.cn 2011-11-29 09:06  南都社论 来源:南方都市报 我来说两句

乳品国标争议再起波澜,据参与乳品标准制订的专家透露,乳品新国标初稿由全国几家乳企巨头起草,送审稿中菌落总数、蛋白质含量这两项关键性标准在国标出台前被“莫名”推翻。也就是这两项指标后来遭到了媒体和公众的炮轰,被指“大倒退”,“创全球最差标准”。

乳品行业是个让国人创巨痛深的行业,然而就是这个行业,在几近摧毁国人食品安全信心之后,却不思振作,不从耻辱中奋起,反而鼓捣出了一个“全球最差标准”,如此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韪,缘由何在,底气何在?这堪称一个谜团。

在关于这个谜团的猜测中,一个声音最有市场,即认为参与国标制定的多为乳企代表,乳企具有“绑架”国标的能量。但这个声音一度遭到了主管部门的强力驳斥。现在由参与乳品标准制订的专家披露详情,可谓是对“绑架”说的否定之否定了。

没有哪个权力部门愿意在公众这里留下被“绑架”的印象,就在上周,因为速冻面米制品新国标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由原标准的“不得检出”变为“限量检出”,同样是卫生部,不是还在为这一倒退辩解,声称并未被企业“绑架”吗?

辨别食品国标究竟是不是被相关企业“绑架”,当然不能全凭一两个专家的爆料,但也不能依赖于主管部门自说自话的“驳斥”,重要的是看国标是否满足了消费者的基本诉求,考察国标制订机制是否民主、透明,并具备充分吸纳消费者意见的管道。

任何食品,消费者的底线诉求无非两个,即安全、有营养。而乳品中,蛋白质含量关乎营养,菌落数量更直接关系安全,速冻食品中,是否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也与安全攸关,都堪称食品质量的核心数据,国标既对这样的底线都把持不住,国标制订部门怎么还敢宣称横亘于其胸中的是消费者利益?

至于国标制订的机制,从之前主管部门的辩解看,似乎是不劳公众担忧的,因为一曰“多次召开研讨会,广泛听取了社会各界的意见”;二曰“指标并非由企业提出,而是专家借鉴国际食品标准制订的”。可惜现在专家似乎很不情愿背这口“黑锅”,他们对媒体直陈自己的困惑:“我至今也没有明白,反复讨论形成的送审稿,其中一些关键性标准,最后为什么会被推翻?”专家反复讨论形成的标准,无声无息地被更改,但国标最终还是以他们的名义公布,专家比窦娥还冤的悲情姑且不论,其中反映的国标制订由权力主导的实质则尤令人沮丧,尽管这个过程中并不缺乏海纳百川的民主表象。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