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清洁工打死“奥迪男”
www.fjnet.cn 2011-12-08 10:38 魏英杰 来源:京华时报 我来说两句
“电影学院‘奥迪男’打死清洁工。”这是某网站标题,讲述了5日下午发生于北京电影学院的一桩悲剧。该校一男生因停车问题与校清洁工发生冲突,导致校工被殴致死。 事发后,舆论毫无意外地站在了死者这边。微博上被频繁转发的一句评论是:“电影学院已经……堕落成了富二代镀金的垃圾场。”据介绍,这名年仅43的校工平时老实本分,有学生回忆,好几次看他在食堂小心翼翼地跟师傅要一碗面条汤。无疑,这些事后追忆更增加了人们对凶手的愤怒,因而对校方作出“双方互殴”论持强烈质疑态度。 对弱者抱以同情,这是人之常情。而且应该说,在这桩惨祸中,双方的身份差距很可能是造成冲突的一个潜在原因。无论是垃圾车挡住了奥迪车的道,还是奥迪车挡住了垃圾车的道,事实是,只要双方中任何一人作出让步,事件也不至于走向极端化。在这过程中,很可能是“奥迪男”过于趾高气扬,激怒了老实本分的清洁工;但也可能是清洁工看“奥迪男”不爽,因此不愿作出让步。 其中是是非非,不妨留待法律解决。这里只想说,即便身份意识可能是导致这场暴力的一个来源,却也不必过于夸大,进而把这事件渲染成“强者对弱者的欺凌”。至少,当双方发生肌体冲突后,身份差距已退居其次,事件也进而演变成为一场肉搏较量。无论谁先动手,在这情况下比的肯定不是谁更有钱。虽说结果是清洁工倒在了地上,可谁能否认,当时倒在地上的也有可能是“奥迪男”?毕竟,这是一半对一半的概率。 那么,假如是清洁工打死“奥迪男”,舆论该如何对待?难道该说这是“正义的胜利”,或者“富二代死得活该”(况且还不知道“奥迪男”是否富二代)?设若如此,人们将遗憾地看到,法律规则被抹除了,正义界限消失了,剩下的只有赤裸裸的贫富对峙。据此,判断是非对错,人们只需要看这个人的衣着打扮、座驾配饰,只要是穿着光鲜的一定是个坏蛋,只要衣衫褴褛的就一定代表着正义。可这样来看待世界,正常吗?会不会显得太简单粗暴了? 不妨再举一例。就在这场悲剧发生前一天,上海发生一起宝马轿车与奔驰轿车互相追逐事件,随后两车人员互殴,造成奔驰车司机当场身亡。双方并不认识,只是在行车过程中发生矛盾冲突,结果竟造成如此骇人场面。可以相信,双方之所以互不相让,同样有身份意识在作祟的因素。那么按照某些人的看法,这一事件难道该被形容为“富人的对决”,甚至说成“狗咬狗”?照这种说法,人性又哪去了? 这种对事物的简单二分法,如同上述两起事件一样,深刻折射出这个时代的焦灼与浮躁。许多人因拥有财富权势而变得暴戾,也有许多人因极端仇视有钱有势的人(当然,他们未必仇恨金钱势力本身,甚至还可能很羡慕),从而变得浮躁。这两种心态,显然都不是一个文明法治社会的正常表现。这也表明,如何拥有正确的财富观和是非观,已成为摆在当前的一个严峻问题。要想转变这种简单甚至极端的观念,单纯依靠说教恐怕行不通。除有赖于个人素质提高,这还需要通过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才可能有所改变。 群体心理往往是对社会现状的投射与反应。有什么样的群体心理大行其道,对应的就是什么样的社会现实。因此,当人们对清洁工之死感到悲伤的同时,也应反思许多人之所以愤怒的根源。有位网友写的好,这一天,世界不仅失去了一位儿子、父亲、兄弟、默默无闻的普通人,也多了“一个年轻而悔恨的灵魂”。活在这个世界,不妨多一些悲悯与宽容。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