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万“小金库”为何仅1万人被追责?
www.fjnet.cn 2012-01-19 07:09 徐 娟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日前,中央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刘建华表示,专项治理工作结束后,中央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一个临时协调机构将宣布撤销。截至2011年11月底,全国纳入治理范围110多万个单位共发现“小金库”60722个,涉及金额315.86亿元,有10429人被追究责任。(1月18日《京华时报》) 撤销中央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只能说“小金库”专项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就此高枕无忧,从此一劳永逸,恐怕还为尚早。只要滋生“小金库”的土壤一天没有彻底铲除,“小金库”就难以走出“割韭菜”的怪圈。因此,将“小金库”治理转向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不但是现实需要,更是治本之策。 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的是建立起事先防范的有效机制,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要拓宽发现“小金库”的渠道和途径。“小金库”对于所在单位的干部职工而言,具有“普惠”性质——或多或少都可以从中分到“一杯羹”。以这次中央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的案例来看,6万多个“小金库”涉及金额达300多亿,参与瓜分的更是达到数百万人。从现实情况看,明知拿“小金库”的钱是违法违规,但从各级领导到普通职工都三缄其口,包得严严实实的,客观上也使腐败的脓包越长越大,往往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才被发现。 2006年,日本岐阜县政府爆出高达17亿日元的“小金库”丑闻。案发后,该县有1600名公务员受到减薪,3415人被训诫或处分。这个数字,相当于全县57%的职员受到了处分,可谓是暴发了一场公务员队伍的“大地震”。这场“大地震”之后,“小金库”在日本各地再难寻踪迹。反观我国,受“法不责众”观念的影响,处理的往往只是少数几个领导和财务人员。从这次全国集中整治“小金库”公布的数据看,参与瓜分的有数百万人,最后受到处理的不过1万多人,不到总人数的1%。这样做的结果,不论从法律上、政策上还是从思想上、观念上,都难以遏制人们“不拿白不拿”的行为定势,治理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也大打折扣。 日本大面积处罚与“小金库”沾边和得利的人员,很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试想,如果拿了“小金库”的钱,不但装不进自个腰包,反而有升职受阻、减薪处分、巨额罚款等着自己,谁还敢拿这个“定时炸弹”?不想拿、不敢拿的人多了,“小金库”得以生存的空间必将大大压缩,难以藏身,查处起来相对就容易多了。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2-31]重新审视“小金库”问题
- [ 09-17]谁让小金库“自查全都无,一查全都有”?
- [ 09-16]自查“小金库”更像是毁灭证据
- [ 01-10]刑律及时跟进才能破解"小金库"治理难题
- [ 01-05]治理“小金库”,应该更严些
- [ 01-04]教育“小金库”源于“小权库”
- [ 09-03]从审计报告透视部门小金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