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恐聚症”让最纯真的同学情打折

www.fjnet.cn 2012-02-09 16:30  徐  娟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尽管离正式开学还有近一星期,福建某高校大二女生小林已经提前返校打工。她说:“我被老家的同学聚会搞怕了,想早点离家,早点解脱。”春节期间,她应邀参加了两次同学聚会。“聚会都是先交钱后吃饭,也就是说没钱不能参加聚会。”小两次聚会她共花180多元,“这对于有钱人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像我这样的贫困生,真的‘伤不起’。”(2月9日《中国青年报》)

不要说像小林这样的在校生聚会,现而今,林林总总的“同学会”也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攀比会”。笔者今年春节参加了几场同学会,聚会之后发现,原本期盼的同学之间聊聊天、叙叙旧,共同寻觅心灵深处最纯真最美好的回忆,却很难做到。取而代之的是,比成就、比金钱、比酒量,真心话没几句,吹牛、夸捧、附和之词倒充斥耳边。几场聚会下来,笔者的期盼越大失落感也越强,同样患上了“恐聚症”。

相信大多数人参加同学聚会,都是希望让自己的心灵在得到净化和慰藉,不仅渴望找回昔日的友谊、进行平等的交流,而且期望在相互学习借鉴中取长补短,进而让自己的工作生活更加充实、更有意义。走味变样的同学会,是社会不良风气在昔日真挚同学中的反映。当叙情一聚变成相互攀比的名利场所,当“恐聚族”们在名利诱惑下坚守不住自己那点质朴澹泊,在模糊了人生真谛之后,在放弃了价值标尺面前,同学会反倒有意无意伤害了最纯真最朴素的同学情谊。

消除物欲横流时代的“恐聚症”,首要的是摆在自己的心态。正如一些心理专家所说的,是否参加同学聚会,都应该保持健康心态。即使不能参加,也无需抱着逃避的心态,别让聚会成为心理上的负担,从而造成恐聚、焦虑的情绪。每个人的能力和机遇不同,发展轨迹不同,生活方式不同,无须以别人成功的标准看待自己的不足。因此,同学聚会讲心不讲金,放下心理包袱压力,找准自己的位置,既不和别人攀比,也不要把别人的刻意炫耀放在心上。这样,才能走出“恐聚症”的阴影。

与此同时,从同学会开展活动的组织形式看,同学聚会要从单一的“吃、喝、唱”中走出来,以增进同学间最单纯和最美好的感情为目的,创新形式,丰富内涵。比如,举办茶叙会,聊聊过去、畅谈未来;走访母校、拜访恩师,为学校的改革发展献计献策;尽已所能,开展为困难同学帮扶活动;慷慨解囊,为希望工程捐款、为贫困学生解困,等等。总之,参加同学会的唯一身份就是昔日同学,举办同学会的唯一目的就是回归友情,做到了这一点,我们每个人就能远离“恐聚症”。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