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忘常敲老百姓的门
www.fjnet.cn 2012-02-14 11:14 玫昆仑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年前,笔者下乡搞调研,听一位老农讲:“五六十年代,常有领导干部来敲门,而现在一年盼一回领导干部来敲门简直比登天还难啊!”而今,福州市的“三服务”马上下乡,定会让像这样的老农一个惊喜。 老实说,一些领导干部不是不敲门,只是他们常敲的不是老百姓的门,而是上级领导干部的门。有的即使是敲老百姓的门,也大多是敲富家的门,而对那些贫困户的门则望而却步;有的即使是去敲贫困户的门,也是“上午出发,中午到达,下午回家”。这种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式的敲门,实质上是典型的形式主义,不能真正想老百姓之所想,急老百姓之所急,解老百姓之所难。对这些心目中没有装着老百姓的领导干部,老百姓是看在眼里,恼在心头,这样的领导干部自然难以得不到老百姓的认可与爱戴。究其根源,说穿了,就是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思想在作祟,以致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在某些地方越来越远。长此以往,必将丧失民心,丧失执政能力。 俗话说:“浇树浇根,交人交心。”常敲老百姓的门,是一种心灵之间的沟通,是一种谦虚谨慎爱民亲民的美德。常敲老百姓的门,进屋看看百姓锅里碗里吃的是什么,屋里屋外用的是什么,就可以了解民情,体察民意,从而为民排忧解难。这样的领导干部才能得到老百姓的认可与爱戴,才能提升老百姓对党的信任与依靠,领导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威望才能越来越高,形象才能越来越完美。 事实上,常敲老百姓的门,这种“敲”,能出“敲”民情,“敲”出民意,“敲”出民望。这样的“三服务”,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有效实践,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无论什么时候,这个传统都不应丢。从这个意义上讲,时下,春耕开始了,愿有更多的领导干部都常敲老百姓的门。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相关新闻
- [ 01-31]下基层需文件“赶”,更需主动“为”
- [ 01-18]老板过年“下基层”背后不只是“用工荒”
- [ 05-27]“干部下基层”何时不用发文提醒?
- [ 02-18]新老公务员可否都下下基层?
- [ 01-27]官员下基层,何必回老家?
- [ 01-27]“常回乡看看”难解干部下基层困境
- [ 03-27]国务院要求下基层轻车简从,难吗?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