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提高城市国际化应摒弃一刀切思维

www.fjnet.cn 2012-02-16 15:22  侯金亮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还有3年时间,西安市的公务员、民警、出租车司机乃至银行、邮政、医院等各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就要都会用英语对话。这是刚刚通过的西安市《加强西安国际语言环境建设工作实施意见》中明确规定的。(2月15日中国广播网)

西安是文化古都,更是旅游胜地。每年不仅吸引大量国内游客,众多外国游客对西安亦情有独钟。随着国际游客的增加,倘若西安的市民中会说外语的愈来愈多,对于国外游客来讲则更为便利,西安则更受欢迎,国际化水平自然随之提高。

然而,西安市为提高本市公务员的外语水平,采取的是“一刀切”的方式。规定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40岁以下的公务员,要能够掌握英语对话300句以上。邮政、银行、医疗卫生机构的80%的一线员工能够用简单的英语进行服务等。

这不禁让人想起了2009年,主政昆明的仇和要求,昆明市50岁以下的在职公职人员须掌握5门700句常用外语,包括英语日常用语300句,老挝、缅甸、泰国、越南四国日常用语各100句。同样陷入了一种“一刀切”思维,引起争论。

实质上,西安市的此项规定,看似有利于提高公务员队伍与普通市民的外语水平,实则不然。旅游景点区域或附近的公务员、民警等有一定程度的外语交流能力实属必备。现实是,并非西安市的每个角落都会有外国游客,游客是来西安旅游,不是久住,来往路线基本固定,无非就是几个景区及周边,没必要让所有的公务员、银行、邮局等工作人员会说英语。

再者,此种方式违背了语言的学习规律。只有在相应的语言环境下,语言才能够真正的学会并运用。若不经常用,那就沦为死记硬背应付检查了,此则毫无意义。做到几百句英语脱口而出,对于大部分人来讲,需要耗费很多时间,且不一定能够做得到,实为累赘。

外语交流能力的提升固然是一个城市国际化的重要指标,但采用行政命令式的强推是一种陈旧落后的思维方式,早已不合时宜。其实很多地方,往往意识不到“一刀切思维”的缺陷,崇拜行政命令,动辄要求这个,规定那个,时常脱离实际,背离以人为本。

“一刀切”实质上就是“一元化”思维。“一元化”思维的社会学错误,在于不承认人是共性和个性的对立统一而且个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尊重个人选择的权利,掺和进了过多领导个人思维。

提升外语交流能力,需要的是提倡,并辅之以奖励,鼓励那些对语言有兴趣且乐于交流的人学习外语,或到外国游客的较多的地方工作。这样会调动很多人的积极性,提高效率,学习语言的效果会更好,有道是“强扭的瓜不甜”,“一刀切”的管理思维该休矣。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