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拜包公”是对现行维权机制的讽刺
www.fjnet.cn 2012-02-24 17:33 程思明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2月18日,红旗渠精神发祥地林州市的桂园街道办事处曲山村,年近七旬的老人李巧云正带着女儿在居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院里祭拜包公,请求包公为他们主持公道,让无辜的儿子郗松周从看守所里放出来,尽快回到他教师岗位。(2012年2月23日中国网) 近年来,围绕着房地产拆迁所引发的问题,土地政策在给当地带来疯狂利益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灾难。不少官员为了尽快完成拆迁计划,采用分包摊派、连坐惩罚等制度,造成大量无辜人民入狱。林州市教师郗松周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只因母亲阻止房屋强拆,自己不仅丢掉饭碗,而且受到牢狱之灾,家人多次反映,至今未果。因此七旬老人李巧云无奈之下只得选择这种“祭拜包公”的方式进行维权。 令人匪夷所思的“祭拜包公”炒作背后,也隐约透露出受害者的心酸与无奈。维权无助、求路无门是造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求人不如求神”事件泛滥的主要原因。离奇另类的炒作方式,也折射出当今社会维稳的速效。 当正常的上访之路走不通,民众的语言诉求却无法得到回应时,各种光怪陆离的“行为艺术”便会应运而生。家中祭青天,烧香黄河边,供奉土地庙,跳楼来喊冤等 “独特”的维权方式频现,有的甚至还付出生命的代价。这从侧面也恰恰反映出社会对于上访现象的回避,使得百姓不得不用这种方式来曲折维权。 在上访行为还被当做考核官员升迁指标的当前,加上地方利益的驱使,官员对上访者围追堵截在所难免。维稳之下的社会表面看似太平,实则乱象重生。在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形势下,“不信苍天信鬼神”的独特文化也随之而来。 人们往往做出某种出格的举动,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特别是这种“行为艺术”更是映衬出当前百姓维权的无奈现状,明知道不可能达到目的,却仍然一意孤行地进行。也许在老百姓的眼里,这种“死马当活马医”的维权方式恰恰还是很奏效的。 试想,如果有完善的法律保障、通畅的维权渠道,监管部门又能及时介入帮助,作为李巧云家人也不会以这种看似荒诞的“祭拜包公”进行维权。如果这些问题维权的通道仍无法有效开通,恐怕今后类似祭祀关羽、膜拜海瑞的报道还会继续延伸。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1-20]替维权成功的宋江明担忧
- [ 12-22]土豆、优酷“版权战”背后的维权效益
- [ 12-14]消协就应挺直腰杆去维权
- [ 12-08]“无作为”锦旗又是“搏出位”式维权
- [ 12-06]不能总让消费者以“砸”维权
- [ 12-05]“理性维权”也需要有“制度保证”
- [ 11-22]砸西门子冰箱莫沦为“维权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