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时政观察 > 正文

我们该怎样留住人才

www.fjnet.cn 2012-03-02 09:48  李 妍 来源:重庆时报 我来说两句

近日有媒体爆料,目前全国31个省(港澳台除外)为留住人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个税违规情况。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个税奖励,即先征后返;二是对给予个人的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专家称这种方式等于钻了一个法律的空子,是不合法的。(3月1日《南方日报》)

为留住优秀人才,地方政府放开怀抱,为人才提供优厚的待遇与福利,这在国内并不鲜见。按理说,这种人才吸引举措,本也无可厚非。毕竟,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都需要精英人才去支撑。而要留住人才,优渥的物质条件,绝对是重要因素之一。

但要以物质奖励留住人才,却并不意味着,一定要以伤害社会公平的方式进行。比如,现在被曝光的违规返个税。在明显违反国家税收规定的前提下,地方对精英人才实施税收返还,实际上正在制造一种税负责任的不公。当大多数公众都在现行税制框架内履行纳税责任时,本该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精英,却反而从这种责任中脱身而出。这就难免给人带来一种“赢家通吃”的观感。

的确,在税感深重的当下,结构性减税已经成为税制改革的方向,还利于民也成为民众的普遍诉求。但即使是减免税费,那也应该行使在法治框架内,由全体纳税人共同享有这种权利与福利。而不应该让这种优惠,成为某个精英群体的特权。否则,就不仅是在制造不公,还可能产生腐败与寻租,让公众产生相对剥夺感。

这么说,当然不是反对用额外的物质条件吸引人才。而是在留住人才方面,返税其实不过是尚不完美的技术手段。我们还有更好的路径,找到留住人才的出口。比如,以返税一事为切口去思考:该怎样留住人才?

要留住人才,物质的确不可或缺。但一个真正优秀的人才,要获得物质回报,绝不应是通过政府奖励的方式,而更应该是从市场承认中获取。一个经济结构完善而自由的市场,可以证明人才的价值。消费者和相关用户,可以通过市场选择,用货币购买自己承认的产品,从而间接承认人才的价值。自然,人才则可以通过这种正常的市场渠道,获取巨额的物质回馈。无论从物质还是精神而言,从市场获取利润与回报,才是对人才最大的奖励。这理应是留住人才的共识,也是当下精英群体不断吁求改善市场、科研、学术环境的根本原因。

只有改善了留住人才的大环境,物质条件的小环境才可能随之改善。无论是优良的学术氛围,自由的市场环境,还是公正透明的公共机制,良好的医疗、教育、住房、环保条件,其实都是大环境的重要因子。从某种程度而言,只有先从这些地方着手,让城市环境及相关制度,能够在法治的框架内逐渐改善,才能真正让人才获得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回报,从而培育出让人才扎根的丰厚土壤。杰出人才也才能从这里,找到自身的价值。

无论如何,只是沉迷于各种奖励方式及技术手段,而不去思考,怎样改善软实力及大环境,怎样在法治的框架下,保障留住人才的公正性,终究不是留住人才的长久之计。因为它不仅违背了社会公平原则,挤占公共资源,甚至还可能扭曲精英获取回报的方式,让福利成为一种特权,甚至成为权力寻租设租的通道。真正尊重人才,就要改善这种不公的环境,建立自由开放的市场,让人才能够在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中,自由挥洒,发挥自身的价值。倘若筑起围墙,横亘在精英与大众之间,才是真正破坏人才生存的土壤。

  • 责任编辑:李艳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