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时政观察 > 正文

公共职位不能当作奖励派发

www.fjnet.cn 2012-04-16 07:38  付小为 来源:长江日报 我来说两句

与“黄穗事件”一并拔起的不光是更换国籍问题,运动员与官职间的微妙关系也随之进入公众视野。

湖南省羽毛球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一职,早在2007年初就任命于当时为运动员的黄穗。尽管黄四年多没上过一天班,这个职位仍为其保留着,工资照常发放,直到近日她代表澳大利亚参加国际赛事,问题才浮上台面。

黄穗不是第一人。事实上,自2005年田亮成为第一位身兼官员身份的现役运动员后,近年来,各地已经涌现出一大批几乎不可能履行领导职责的官员运动员。

这些运动员中的一部分,确实在退役后走上了此前安排的领导岗位,但也还有一部分,乃至很大一部分人,即便从未到岗,依然可以保有头衔,并享受相关待遇。对于运动员“换跑道”,担负行政职务,外界并不惊讶;甚至,运动员为国争了光,国家给予他们一定的回报,这样的观点也并非没有市场。至于那些领头衔不“到位”的情况,出于安排和接受行为可以完全“私下”,很少为外界所知。

官员运动员不到岗,不合理是显而易见的。然而,更进一步来看,那些日趋普遍的、让人习以为常的运动员变官员又是不是合理的?

不可否认,与一些国家职业运动员不同,在现有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国内运动员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对于运动员来说,退役就是走向另一个完全陌生的体系,此前的一切储备都可能失效,不少人甚至面临生存困境。一个明确的领导职位,为运动员提供了一个生活出路,至少是解决了退役后的生活之忧。

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被忽视的是,领导岗位是一个公共职位,而且还是一定级别的公共职位。将作为社会公器的公共职位,以奖励、安排这些近乎“派送”的方式给予特定的人,很难说是妥当的。对照其他国家运动员的际遇,这种奖励方式也是罕见的。表面上的官员运动员问题,其实是一个如何看待公共职位的问题。

公职人员的任用既意味着行政机构能否高效运转,更关系到社会阶层间的正常流动。也就是说,公共职位能不能开放、开放的程度指向的是社会公平。从机会公平层面而言,公共职位决不能以不透明、不公开的方式取得。

目前,基层或非领导类职位已经基本以公开招考的方式实现了公平,即使仍有地区传出招考“猫腻”,但客观地说,招考确实实现了正常化和制度化。然而,涉及到领导职位,很多时候恐怕不能说是公开透明的。将领导职位委任于运动员可能是后一种情况的表现之一。在教育科研领域,类似的情况也不少见。

客观地说,大多运动员获任的职位与其从事的运动项目有关,日后承担相关的管理工作不无可能,不排除其中的一些人凭借自己的才干和能力在另一片天地继续发光。但需要分清的是,公共职位的获得有着严格的程序性和必要的严肃性。从运动员到官员,不能是一件一个奖励、安排,一纸授命即刻到位的事情。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