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事业单位改革要跳出简单裁员的思维模式

www.fjnet.cn 2012-04-18 14:39  徐  娟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正式向社会公布,这意味我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正式开闸。意见明确5年内事业单位将剥离行政和生产经营职能,而其公益服务职能将进一步加强。(4月17日《京华时报》)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现有126万个事业单位,约3000万正式职工,是公务员数量的5倍。我国事业单位的改革早在1995年就开始起动,期间经过6次较大规模的改革。可这么多年来,事业单位改革与行政机关改革一样,始终难以走出“精减—膨胀—再精减—再膨胀”的怪圈,广为社会诟病。如今这份事业单位改革顶层设计和实施方案兼具的指导意见问世,被舆论视为对事业单位改革的实质破冰,公众对其实施寄予厚望。

长期以来,公众把事业单位改革难以实质破冰,可谓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但笔者认为,从根本上讲,我国事业单位改革艰难与其设置的先天缺陷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也是造成行政机关“不想改”和事业单位“不愿改”的重要原因。就现状而言,我国许多事业单位的设立本身是行政化的,而不是由专业推断后设置的。按照行政标准设置事业单位,不同的事业单位往往被设置成不同的行政级别,缺乏专家、专业精神,运作过程自然留有很强的行政化痕迹。换言之,事业单位真正的弊端就是行政化现象严重,受行政牵制太多。政府对事业单位的管理往往用行政标准来替代专业标准,重视数量控制、过程控制而忽视结果。这样就极易使事业单位职能泛化,本应提供普遍性社会公共服务,却代行部分政府职能,造成职能范围混乱。因此,不少事业单位业内人士戏称自己是“事业单位没‘事业’”,而公众则直指不少事业单位是行政机关的“二衙门”。

正是参照行政机关改革的思维模式和习惯做法,长期以来,我们总是把压缩掉了多少单位,裁减了多少人员作为事业单位改革成效的评判标准,而很少考量事业单位设置本身对其改革的实质影响。这种舍本逐末、重表轻里的改革,不但不能触及改革实质,也容易造成半途而废甚至变味反弹,15年来事业单位屡次改革都强差人意正印证了这一点。所以,笔者认为,事业单位改革的顶层设计不应简单地把关注点放在裁减数量上,而要着眼发挥事业单位的特点和优势,做好“加减法”:一方面撤掉那些没有“事业”的事业单位,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强具有公益服务职能的事业单位力量。而最为基础的则是应当重振专业精神,从专业精神里去掉行政化导向,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来确定事业单位的发展方向,真正让每个事业单位和从业者做到有“事”可干、有“业”可创。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