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东南锐评 > 正文

工作懒散,截图后该怎么办?

www.fjnet.cn 2012-04-27 10:40  老癸 王军荣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厦门的办事大厅、服务窗口,在去年被“千里眼”监控后,下月还将被戴上“紧箍咒”。 有了这‘紧箍咒’,一旦效能监督员在视频监控系统上发现窗口工作人员出现违规问题,将第一时间截图录入并发给相关单位领导,进入电子监察业务处理系统流程。(4月26日海峡导报)

截图发领导不如发给制度

无疑,这个“紧箍咒”一旦实施起来,将对政府机关改善工作作风、严肃劳动纪律发挥巨大作用。工作时间内聊天溜号或态度恶劣等,被效能监督员来个“立此存照”,并迅速转到了领导的面前,那可就要兜着走了。但是,谁又能保证领导处理起来能够“一碗水端平”?刚开始时有人因工作作风懒散被截图发给领导,有可能因为“顶风作案”,领导要立个“反面典型”,“杀鸡儆猴”,处理起来就可能果断严肃一点,惩处就有可能重一些。反之一段时间过去,人们都习以为常了,这时候再有人“犯事”,就有可能被轻描淡写,甚至不了了之。这种情景不仅不有利于改变工作作风,甚至还会产生新的矛盾。因此,笔者认为,截图发给领导不如发给制度,让制度来履行管理人的职责。

既然实行了这种举措,就应该制定一套严谨细致的措施来保证。公务员工作懒散被“立此存照”,对照制度,几乎用不着领导研究决定,就知道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受到什么样的惩处。而且不仅是一般公务员,领导干部如果违背同样也可以参照执行。“人治”不可能达到公平公正,而制度和条例严肃的执行起来,不仅能达到公平公正,更能让公务员们口服心服。趁着“紧箍咒”戴上之际,我再把“人治”转化成严格的制度管理,这不仅更科学更有效,也是大势所趋。(老 癸)

工作懒散 截图最需要公开

为民工作不能偷懒,这是常识,但在缺乏有力监管的情形下,偷懒是常有的事,虽然来办事的群众心中有气,但苦于没有话语权,苦于找不到一个很好的表达方式,也就懒得管了,自然工作人员也不太理会群众的态度。现在这种状况显然是要发生改变了,因为时时处于监管之下,如果有偷懒现象,就会将工作懒散截图“发”给相关领导,等待的就是处理,如此,恐怕不敢再偷懒了。

“发”给领导有多大震慑力?如果领导有护牍之心,处罚起来,就有难度。在我看来,为了增加震慑力量,无妨也公开相关截图,这样处理起来就显得公正。

处罚必须严厉,处罚必须公平,如此,才具有震慑力量,才不敢轻待群众,才会真正做到群众利益无小事。(王军荣)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