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牌保障房”背后的现实困境
www.fjnet.cn 2012-05-09 20:02 刘少华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一些地方保障房建设进程缓慢,并存在以旧充新,以企事业单位宿舍楼充当保障房等情况。不只武汉,珠海、东莞等都有将宿舍楼“贴牌”为保障房的情况。(新京报5月9日) 保障房建设是民生工程,本应成为各地政府大抓特抓的工作重点,可现实语境下,保障房建设却举步维艰,个中原因耐人寻味。武汉等地将宿舍楼“贴牌”摇身一变成为保障房,这种以旧充新之举尽管荒唐,可如果真的能满足低收入人群的保障需求,倒也不失为缓解保障房供需矛盾的一个思路。 相比于新建,“狸猫换太子式”的以旧充新在保障效果上肯定会差一个档次,但有保障房总比没有要好。渣打银行的一份调研报告认为,国内真正新建保障房不足三成。这样就意味着,保障房这一宏观政策在执行中被大打折扣。“以旧充新”即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一个典型体现。 5年建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十二五”期末,全国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这是中国住房保障的美好愿景。保障的归保障,市场的归市场,“两条腿走路”的设想应该说符合中国住房保障的现状。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要想实现这样的愿景却任重道远。相比于商品房建设,保障房建设应该说明显处于“养子地位”。尽管是民生工程,可地方政府建设的热情并不高。一方面,保障房建设尽管有政绩但却无利可图。同样的地块,卖给开发商建商品房和用来建保障房,其利益相差之大可谓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另一方面,开发商对保障房建设并不感冒。万科总裁郁亮2011年曾表示,公司已经开始建设300多万平米的保障房的利润率只有2%。而开发商在一个一般性住宅开发项目上的利润率在30%左右。在这样的情况下,保障房建设遭遇冷遇也就不难理解了。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保障房与商品房其实是一个竞争的关系。无论是对于政府还是开发商而言,都不希望保障房成为打压房价、阻碍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一条鲶鱼。正因如此,对于保障房建设才会出现能拖就拖,能不建就不建的现象。在这样的现实语境下,要想推进保障房建设又谈何容易?所以出现“以旧充新”的保障房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冒牌保障房”总比没有保障房要好一些,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以旧充新”之举值得鼓励。一方面是中低收入人群对住房的渴望;另一方面却是保障房建设遭遇停摆。出现这种矛盾责任肯定不在保障房的需求者,而在于负责保障房建设的政府部门。如何推进保障房建设,如何摆正对保障房的认识,应成为各地政府认真思考的问题。天天高喊保障房,可老百姓却迟迟住不上保障房,即使住上了保障房,可却质量不过关,问题不断,这与民生工程的本意相差甚远。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