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失独家庭超百万拷问社会管理创新

www.fjnet.cn 2012-05-10 17:30  于文军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据5月9日《广州日报》报道:全国失去独生子女家庭超百万,失独群体日益庞大。根据卫生部发布的《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所显示的该年龄段人口疾病死亡率来推算,15岁至30岁年龄段的死亡率至少为40人/10万人,由此估计,目前我国每年15~30岁独生子女死亡人数至少7.6万人,由此带来的是每年约7.6万个家庭的分崩离析,难以补救。

这则报道所反映的事实及其数据,让人痛心和忧思。

常言道:“少年丧母,中年丧妻,老年丧子”是人生三大不幸。老年丧子的悲痛是年轻人、中年人难以理解或体会到的。失独家庭的生活秩序被打乱,失独家庭成员心绪失常,性格变异,精神极度敏感和脆弱,可谓悲痛欲绝、痛不欲生。对他们来讲,生活失去了意义;他们害怕孤独,害怕刺激,害怕将来无人送终,没有尊严地死去……我们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失独家庭可能日益增多,将可能引发一系列家庭问题和社会问题,是不容忽视的。“以人为本”,更要关怀与抚慰失独家庭这类弱势群体。

失独家庭的出现是个新问题,对社会管理尤其民政部门的工作创新提出了挑战和要求。解决这一问题,当拓宽思路,多管齐下。基层社区管理部门应摸清辖区内失独家庭的底数,为上级管理部门的顶层制度设计提供实际数据,以便“对症施治”。 失独家庭成员担心晚年保障问题,期望“抱团取暖”、有人陪护、有人送终。为此,地方政府可以牵头,多渠道融资组建失独家庭养老院。在那里,失独家庭成员心思相通,同病相怜,还可以相互慰藉,相互照顾。失独家庭成员渴望心灵的抚慰,我们应向他们提供充裕的心理医生,进行心理疏导咨询,帮其摆脱心理阴影,排解其心理障碍。鉴于这些人无法再生育、孤独寂寞的现实,不妨考虑让他们领养孤儿,政府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要积极组织社团活动,转移失独家庭成员的注意力,努力让其融入社会的快乐氛围。失独家庭成员年老体弱,生活自理能力渐弱,应积极组织社会青年志愿者主动上门排忧解难。当初,失独家庭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只生育一个子女。现在,这些父母丧失劳动力了又失去了子女,体弱多病,经济负担较重,地方政府可否考虑给予其一定的经济补贴并将之制度化?

众所周知,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内,人口红利正在失去。年轻人的工作压力与生活压力极大。目前,国内的家庭模式基本上是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这种家庭承受压力或风险的能力较脆弱,一旦家庭中某一成员夭折,便会给该家庭及其双方父母家庭带来一系列的冲击,因而,应适当考虑人口生育政策的调整,这也算“以人为本”吧。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