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对“毒胶囊”事件不能止于感谢媒体

www.fjnet.cn 2012-06-04 10:52  侯金亮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卫生部部长陈竺6月2日在上海参加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上,对于媒体曝光“问题胶囊”等行动表示感谢,并指出,许多深刻的教训,反映了公共卫生的极端重要性。(6月3日《钱江晚报》)

“问题胶囊”被曝光已有时日,而今,终于听到了一声感谢。在此次事件中,媒体功不可没,经媒体曝光后,“问题胶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一批有着良好美誉度的企业牵涉其中,请大明星在电视上打广告的修正药业,亦被剥掉了“良心药”的皮。

涉事药企和产品批次的曝光,可谓大快人心。然而,这却不是一场最终的胜利,社会关注的热度已减少,相关药企仍然活的风生水起。“问题胶囊事件”似乎就此告一段落,那些权益受到损害的消费者,没有受到任何的补偿,相关企业更是没有公开致歉,监管部门亦是缄默不语。

似乎该值得庆幸的是,从遥远的上海听到了一声“感谢”,且感谢的只是媒体。而此之前,“问题胶囊”被曝光正酣时,公众听到的是专家“日服六粒,安全无虞”的鉴定,还有“对医药事业有信心”的鼓励。意思很明白,就是让公众挺住、忍住,之后就没事了。

至于药企的责任,监管部门的失责,往往避重就轻。一旦出现问题,公众看到的是,涉事企业的狡辩和监管部门的推诿。最常见的“替罪羊”莫过于下游供应商和临时工,三聚氰胺事件时,奶牛吃的草竟然都被拉出来“问罪”。

问题曝光后,相关企业和监管部门,表现出一副认真的样子,可风声一过,一切照旧。俨然形成一种循环,媒体一曝光就重视一阵子,之后归于平淡,然后“旧疾复发”,媒体再曝光,然后再重视,如此周而复始。

遂而,“问题胶囊”在数年前被曝光,而今仍旧存在。深究其原因,都有被曝光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关,实质上不是真正的重视,相关责任企业没有遭到严惩,甚至相关调查都是企业自查自纠。在监管方面,明显存在不作为和官员的失职渎职行为,但没有人被问责。

解决食品药品安全的重拳,没有高高举起,重重砸下实为奢谈。惩罚的不严厉,监管的不到位导致公众的权利和尊严屡屡被侵犯,对食品和药品极度缺乏安全感,陷入焦虑中。迟来的一句“感谢”并不能抚慰媒体人的付出,且此举竟把公众晾在一边,没有一声歉意。

显然,对“问题胶囊”事件不能止于感谢媒体,监管部门和药企应该公开郑重地向公众致歉,并对相关关责任人和企业追责,否则,公众不可能免于对食品药品的安全恐惧,类似的事件必将层出不穷,社会和公众必将付出更大的成本,透支的还有政府公信力。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