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大实话为何这么刺耳

www.fjnet.cn 2012-06-14 08:22  林小明 来源:华西都市报 我来说两句

昨日,佛山市通报了威极公司的7个线下企业后,记者迅速在佛山、珠海等地展开调查,发现各地质监部门均已对使用威极半成品酱油生产的企业进行了查处。涉事的广东开平市长沙亿华达调味厂负责人称,查处前一个月已将问题酱油卖出,“成品酱油召不回来了,都被消费者吃进肚子里了”。

“都被消费者吃进肚子里了”,尽管听上去很刺耳,但这是句大实话。常言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涉事企业的负责人,在说出这句大实话后,将球踢给了大家。其言下之意则为,错误已铸成,各种措施已于事无补。更多弦外之音则在于,监管的缺位和不及时,才造成了这种被动局面,但受伤害的是消费者。

从这句刺耳的大实话中,可归纳总结的教训并不少。既暴露了企业唯利是图的贪婪本性,还有着监管方不给力的尴尬。也证明了监管要大众媒体曝光,职能部门才“积极行动”,这种常见方式已“力有所不逮”。时滞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最终买单的却只能是消费者,不管愿意不愿意,沦为小白鼠的是我们自己。

关于不合格食用产品,或更甚的带毒食品,在见诸报道的消息中,似乎从来就没有缺席过。这从众多无奈的调侃段子就可以看出:早上喝一杯三聚氰胺毒牛奶,吃两个硫磺熏的毒馒头,夹着一根瘦肉精猪肉火腿……难怪有人曾喟叹:这是个互相投毒的时代。不过仅对其进行愤怒谴责,对日益严重的情势却于事无补。

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已达到不得不管的程度。但显然沿袭媒体曝光后来监管的方式,已不足以抵御日渐严峻的形势,还需各相关职能部门通力合作,作为系统化工程来进行整饬。让消费者包括监管者自身在内,免受如是伤害。而不应采取如今条块分割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子。

但就像平常所见那样,有时监管的部门多了,反倒不如不监管。由于监管边界的限制或跨界,以及秉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行政思维,致使多部门监管有时真就不如一个部门来监管,或者甚至不如不监管。因此,想要监管取得实效,还需明确各部门的责权利,让不作为和乱作为者,都会受到相应监管和追责。

所以,要让大实话不再刺耳,需要整饬的除了生产市场,更在于监管角色的定位,以及监管边界的确认。否则,所谓“积极行动”可能就会沦为笑话和作秀,甚至连亡羊补牢的成效都难以达到。切断利益链,进行严管重罚,确定监管权责……食品监管或许没有想象的那么难,难的在于有人勇于负责,并敢于真抓实干。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