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不妨多些掣肘
www.fjnet.cn 2012-07-04 06:55 徐 娟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日前,北京市教委公布《2012年度北京新增及撤销普通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名单》。根据社会需求,今年北京20所高职院校新增43个专业,主要包括软件外包服务、社区康复、会计电算化、会展策划与管理等。(7月2日《新京报》) 资料显示,我国高校扩招以来规模翻了一番,其中80%是高职院校。高职院校在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同时,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两张皮”的现象也广受诟病。一方面,高职院校为了生存和发展,专业设置越来越多,走的是一条盲目扩张的道路;另一方面,因为没有与社会和市场需求“无缝对接”,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这些都严重阻碍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 这次北京市20所高职院校新增43个专业,着眼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专门人才,是推进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进步意义值得赞许。但从发布的消息来看,虽然名为新增和撤销专业,却鲜见有撤并者。这种现象在其他地方也较为普遍。没有正常的专业退出机制,不仅现存的淘汰专业依旧招生,而且新增的“热门”专业若干年后即便市场需求饱和,也无法退出。结果只会造成高职院校规模的无限膨胀,盲目扩张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在做好“加法”的同时,更要做好“减法”,取得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动态平衡。 与美国、德国以及我国的台湾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等的高职教育相比,我国在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科学性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以美国为例,国家、学校、企业、学生作为高职专业设置的主体,分别承担着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学校的专业设置权是最小的,不仅需要准确判断市场需求,还受到国家、企业、学生方方面面的掣肘。国家是专业设置的调控、服务、资助者,通过与盖洛普调查公司、兰德公司等信誉度较高的调查公司签订合同,对未来3年的地方就业状况作出评估和预测,由此提出专业设置建议;企业与学校的合作从招生到课程设置,从安排学生实习到录用毕业生,贯穿了职业教育的始终;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校和专业,入校后通过建议书的形式影响学校专业设置,也可以在学校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自己设置专业。 反观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学校的设置权是最大的,这也是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时热衷于做“加法”,而不愿做“减法”的重要原因。要切实改变这一现状,不仅需要高职院校自身转变观念,更需要发挥国家、企业、学生三者应有的作用,增大话语权,赋予否决权,使专业设置的“加减法”做得更为科学、更加有效。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6-20]呼唤专业溺水救援队伍
- [ 06-05]哪一个真正的消费者会如此专业
- [ 03-22]救灾物资四年不开包,缺“专业之手”
- [ 02-29]别把“专业实习”的“经”给念歪了
- [ 01-29]“作假不专业”是对监管的嘲讽
- [ 01-09]邮政局招人为何要“乒乓球专业”
- [ 01-05]“免费午餐”需向专业慈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