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食人鱼”事件看外来物种管理
www.fjnet.cn 2012-07-17 09:13 黄心一 杨海乐 来源:东方早报 我来说两句
中国从国外引入的高等植物至少有数千种,但是只有极少数成为有害生物,外来种在我国从来不是严重问题。 不过,我们要提醒公众和政府高度重视真正的有害的外来种——入侵种。 上海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海港和航空港城市之一,极容易成为外来种严重传播的地区,且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气候和社会发展背景而较易促成外来种的入侵。 最近,广西柳江食人鲳事件的报道引起了柳州市民的恐慌,把“外来种”推到了诸多传媒和公众舆论的风口浪尖。 生态学中,外来种是指“原来在当地没有自然分布,经由人为无意或有意引进的物种”。我们身边的很多常见物种都是外来种,比如原产美洲的马铃薯、玉米等粮食作物,以及仙人掌和牵牛花等观赏植物。这些外来种不但没有给我们带来巨大灾难,反而造福于人类。 真正给我们带来巨大危害的外来种,在引入的外来种中,比例是非常非常低的。中国从国外引入的高等植物至少有数千种,但是只有极少数成为有害生物,如互花米草、水葫芦、加拿大一枝黄花和喜旱莲子草等。因此,引进外来种尽管有上千年历史,但是外来种在我国从来不是严重问题。生态学家给那些有害外来种取了一个专有名词叫“入侵种”,特指在引入地逃逸到自然生境中,大量繁殖和扩散并对自然生态系统或者人类造成巨大危害的外来种。因此,并非所有的外来种都是有害的,只有入侵种才会成为我们生存环境的重要威胁。 除了不少有益的外来种和有害的入侵种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外来种,它们不能适应新的环境而无法形成稳定种群,最终会在引入地消失。从后续报道来看,咬人事件中的食人鲳虽然看起来凶恶狰狞,但在柳江中没有形成稳定种群的条件和迹象,有可能属于这类外来种。 不过,我们丝毫没有忽视入侵种问题的本意,恰恰要提醒公众和政府高度重视真正的有害的外来种——入侵种。 入侵种受到各国政府、科学家和公众极大关注实际上还是近五十年的事。当今世界入侵种的问题之所以愈来愈严重,原因有三:1.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速,国际贸易愈来愈频繁,许多外来种随着飞机、远洋轮船等途径跨洲传播,据研究,跨洲传播的外来种成为入侵种的概率要大得多;2.尽管各国海关都有严格的动植物检疫制度,但是要应对海量的人流和物流可能带入的外来种,采用传统的检疫手法将可能的有害生物拒之门外,简直是天方夜谭;3.由于全球范围内生态环境正在退化,而退化生态系统恰恰给外来种成为入侵种提供了客观条件。研究结果已经告诉我们,一个退化的生态系统远比健康稳定的生态系统更容易入侵。 我们无法改变上述三种状态,因此入侵种的问题会愈演愈烈。美国和其他西方发达国家已经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而在我国,入侵种带来的巨大危害还刚刚开始。 以互花米草为例,它原产于美国东南部海岸,引到美国西部和欧洲海岸后成为归化种,而在1979年由生态学家引种到我国东部沿海作为固滩的工具种后,不到三十年的时间,其分布面积出乎意料地扩张多达100万亩,改变了河口和海岸生态系统,致使芦苇、藨草群落和红树林大面积消失,大大降低了生物多样性,也危害了我国滩涂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而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上海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海港和航空港城市之一,极容易成为外来种严重传播的地区,且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气候和社会发展背景而较易促成外来种的入侵: 首先,外来种必须有足够的资源条件才能形成入侵,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夏季高温多雨,土壤肥沃,为外来种的入侵提供了理想环境。其次,上海是一个高度城市化的地区,且仍处在城市化发展阶段,城市-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不健全,抵抗力稳定性较弱,这从客观上促进了外来物种的入侵能力。由此来看,上海很可能成为外来种入侵的重灾区。目前除了互花米草之外,喜旱莲子草、悬铃木方翅网蝽、水葫芦等已是上海范围内常见的入侵种。 不过,我们又是乐观主义者,人类几千年文明史也是一部不断面对和处理各种严重问题的一部奋斗史。 目前,我国对外来种的引入已经采取许多控制措施,但远不足以应对日益强烈的外来种传播态势。主要问题有:1.缺少外来种入侵性评估的科学方法与标准;2.通关中外来种的检疫技术较为落后;3.一旦外来种有可能逃逸成为入侵种时,我们缺少应急预案,将这些有害物种扼杀在摇篮中;4.当入侵种导致自然生态系统退化时,缺乏非常有效的措施对其加以根除;5.在处理外来种和入侵种问题上缺少法律和法规依据。 因此,相关部门针对以上问题,首先应尽快发布专门针对外来种和入侵种管理和控制的法律法规,尤其像上海等一些面临外来种威胁较为严重的地区,可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和到位之前,率先建立地方性法规,推动当地对外来种控制和监测工作机制的完善和落实。还需要对有意引入的物种进行严格的入侵性评估,减少甚至杜绝潜在入侵种的逃逸,并尽快引入准确的、快速的检疫技术,来替代相对落后的传统检疫方法,加强海关部门对外来种检疫及有关部门对已引入外来种的监控管理。最后,要对入侵种制定相应的早期防治对策,进行有针对性的人为干预,将入侵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食人鲳咬人事件”所引发的社会效应折射出,公众一方面对外来种的问题颇为关注,另一方面又缺乏外来种的相关知识。因此,建议以该事件为契机,首先向公众普及外来种的基本知识,让公众认识到外来种散播的潜在威胁;另一方面,规范观赏性动植物养殖等既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又可能与外来种存在联系的行业,加强相关从业人员和消费者自觉控制外来种扩散的意识,最终减少外来种扩散并形成入侵的几率。 (黄心一系复旦大学生态学博士生,杨海乐系复旦大学生态学硕士生)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7-13]小心,食人鱼等外来物种“入侵”
- [ 07-12]“重奖围剿食人鱼”不如反思外来物种管理
- [ 07-09]法律不能漠视物种生态安全
- [ 05-25]“领导”这个小物种造就了黑河杀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