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10万抢尖子生加剧教育不公
www.fjnet.cn 2012-07-17 16:05 叶祝颐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7月10日-7月20日,河北省教育厅专项检查全省高中办学行为,其中针对普通高中,将重点检查是否跨范围招生、是否提前招生、是否单独组织考试等情况。近年来,中考前后,河北一些高中在各地设点,聘用招生代表,跨地招生;甚至给钱、给物,贿赂个别初三老师,以拿到初中尖子生的信息和名单。比如,河北临城县规定,尖子生就读临城高中可减免学费,还可享受补助;若考入清华、北大,奖励十万元。(7月16日《新京报》) 针对高中的“生源大战”,河北省教育部门连年发文规范,但生源跨地区流动仍屡禁不止。有的高中甚至以贿赂初三老师、开出10万元奖金等非正常手段抢夺尖子生,违背了竞争伦理,破坏了正常的教育秩序,无疑不正常。但是,高中学校为何采取非正常手段争夺尖子生,热衷于生源大战,值得思考。 其实,“生源大战”现象并非个别,它有一定的普遍性。曾有报道说,武汉示范高中花6万元抢尖子生。湖北十堰一中老师编造对方学校有人跳楼的谣言争抢生源。每逢招生季,“见招拆招”、“严防死守”、“跟踪盯梢”、贿赂初中班主任与优质生源,这些电影里才能见到的镜头在郑州某些学校真实上演。而且,抢生源有由高中向初中延伸的趋势。有的学校不仅不择手段抢生源,还绞尽脑汁抢师资。虽说高中学校为提高升学率争夺生源的动机可以理解。但是这种“自杀式”的恶性教育竞争,最终受到损害的还是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优质学生资源和教师资源都向名校集中,名校金字招牌闪闪发光,升学率节节攀升,择校费越收越多,利益蛋糕越做越大。但是这样的“教育成果”是以拖垮薄弱学校、加剧教育不公、牺牲更多学生公平教育权利为代价的,这对薄弱学校和大多数孩子来说是雪上加霜。 从中央到地方都三令五申推进素质教育,希望走出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怪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描绘了推进教育公平的宏伟蓝图,但是生源大战的残酷现实把孩子们的公平教育梦想击打得粉碎。为何素质教育搞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干得扎扎实实,“生源大战”愈演愈烈呢? 当然,在现行教育体制下,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人才选拔机制存在弊端,一定程度上为应试教育与优质生源争夺战提供了生存空间。但是,“生源大战”并非无药可救。学校搞“生源大战”的目的,说到底,就是为了提高升学率,扩大办学影响,增加学校吸引力,从而谋取经济利益。“生源大战”白热化的根源一方面在于教育评价手段单一、机制死板,给学校造成了潜在的升学压力;另一方面,部分学校的利益观、价值观失范,教育部门监管不严或者政策底气不足。 学校之间“生源大战”愈演愈烈,老师成为与家长讨价还价的商人,优质生源成为可供交易的商品与权力寻租的筹码,实在是教育的悲哀。但是,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寄希望于教育部门的一次两次治理整顿就让学校自觉坚持教育品格,停止“生源大战”,主动放弃利益蛋糕并不现实。 在我看来,要终结白热化的“生源大战”,问题的关键在于,地方政府与教育部门要从保证更多人公平教育权利的大局出发,打好遏制“生源大战”的组合拳,改革教育评价手段、淡化升学率宣传,建立科学、合理的高中教育评估体系;合理配置教育教学资源,缩小地区差距、校际差距,营造公平的教育氛围,化解择校难题。只有这样,教育发展才有望走出“生源大战”怪圈,实现素质教育、公平教育愿景。 如果地方政府不从教育公平的大局出发,拿出诚意均衡配置教育资源。而是热衷名校建设、忽视薄弱学校发展;乐于跟名校共同分享“教育成果”与真金白银,对“生源大战”现象视而不见,“生源大战”还会愈演愈烈,教育公平将愈行愈远。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6-17]“尖子生外流”的经济学解读
- [ 09-01]尖子生毕业"高开低走"的另类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