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于轼“下午茶”是否真的物有所值?
www.fjnet.cn 2012-07-18 10:20 程思明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近日,经济学家茅于轼拍卖与自己共喝下午茶,来自国内近50人参与竞拍,最终6人成功获拍。6人中出价最低2万元,出价最高15.9万元,这顿下午茶的“价格”最终定格在25.9万元。茅于轼称竞拍下午茶是因为自己所在的民间智库经费较紧张,将把拍卖所得用于学术研究。(2012年7月17日《华西都市报》) “茅于轼下午茶”并未如人们此前料想的那样,因其在国内首次举行而不受追捧。反之,却出乎意料地引得众多竞拍者豪掷。表面看来,“拍卖资金、用于科研”的模式看似是使得茅于轼达到名利双收、一举两得的效果,但除此之外,价格不菲“下午茶”究竟会为竞拍者带来什么,我想只有他们自身冷暖自知了。 实际上,对很多竞拍人而言,参与竞拍并不意味着能够从谈话中学到多少经济学常识和投资理念,而是能否从中塑造个人形象和自身宣传的机会。因此,以竞拍之名而行宣传之实的营销方式,对于竞拍者来说,也是稳赔不赚的有效投资。 6杯茶竟也能拍出25万元?我想除了有名人效应和自我营销的目的之外,从报道中“竞拍者大部分都是茅老的忠实粉丝”也可以看出来,近乎狂热的膜拜恰恰显示出那份对经济学家的过多迷信,以至于不少与经济学无关的竞拍者也会出高价来博得一次与茅老交流的机会。 事实上,经济的运行发展固然离不开经济学家的参与,然而过度追捧所导致的经济学家重上“神坛”,一定程度上也使得经济学研究背离了经济学的研究目标,最终可能会导致经济学家成为某个利益集团的代言人。 与茅于轼首次在国内拍卖所采取的“同坐共饮、募集经费”的目的不同,享誉世界的“巴菲特午餐”更多带有的是公益募捐的性质,这也是他成功运作10年的关键所在。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在当前眼球经济高于一切的情况之下,这种竞拍所产生的双方共赢的效果将会成为今后一个新的“营销+慈善”发展模式。无论是对公益募捐,还是自我宣传,其目的如果是真是能将资金合理用于科研、慈善方面,民众也就不必进行指指点点的了。 然而,由于媒体宣传的侧重点不同,舆论焦点往往都停留在拍卖价格和竞拍人选的身上,这势必会矮化拍卖本身所带来的现实意义。但如果我们能够重新认识这场竞拍,多关心资金去向和实际所带来的意义,就能够洗涤炒作、营销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从而更好地让这种新型模式更好地运作,并达到双赢的效果。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7-18]拍卖下午茶展示生活中的经济学
- [ 01-17]白岩松:英国首相与郑智董方卓的下午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