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灾“善后”,北京如何面对“新问题”?
www.fjnet.cn 2012-07-27 08:28 张兰军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7月21日暴雨时,北京房山北营村的赵先生先后救出多人。随后,与赵先生同院的灾民被安排住进救灾帐篷。由于不是本村人,赵先生一家没能享受同样待遇,也无救灾物资可领,夜里只能借住在邻居的卡车里。赵先生世纪90年代到北车营村务工,至今已有将近20年。(07-26《京华时报》) 其实,即便不是救出多人,做为来京近20年,又拖家带小共4口的赵先生一家,“同是雨灾沦落人”,也不应有此不同“待遇”。在那个难眠的夜晚,2个孩子睡驾驶室,夫妇二人睡车斗,蚊叮热闷,他们心中又该是何种滋味! 能这样做,想必村支书有其苦衷。水灾突至,房倒屋塌,人们正手足无措,惊魂未定,紧缺的救灾品供应“老街坊”,都捉襟见肘,又哪有余力“光顾”其它!话是这样讲,可水灾面前,赵先生一家也是灾民。况且在此务工近20年,北车营村已然是其第二故乡。暴雨中赵先生冒危险救出多人,足已说明。做为村支书,如此“内外不同”,显然考虑欠妥。 若再细究,做为更上级的镇、区,也有失措处。或许,面对灾后千头万绪、千情万状,在救灾物资的统筹与分配上,“计划”而行,依“户口”而来,更能井然有序,更见公平公正。岂不知,北京大都市的定位,人员很庞杂,情况很特殊。在北京人承受雨灾的同时,非京户口人员也没置身事外。尤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下,众多外地人更是撑起抗灾一片蓝天。试想,在救灾物品调度与发放上,如果上级部门考虑进外来人因素,兼顾到“城里人村中人外来人都是灾民”这一细节,基层人员在雨灾善后上,还至于这般思路不清,拿捏失当? 雨灾“善后”对北京而言,称得上是发展中的新问题。对于其中存在的不足与欠妥,民众是应给予理解。但越是这样,管理者越应肩负重任,励精图治。这不仅是知错就改,更有广开渠道,在体察民情、倾听民意上下功夫。须知,政府有时一个不起眼的“疏忽”,看起来很琐碎很细微,但具体到一家一户一人,有时就是生活的全部。何况,北京做为首善之区,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在看着呢!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7-24]郊区灾情重 善后担子更重
- [ 07-24]雨灾善后,依然要“上紧发条”
- [ 01-04]“纵火疑犯”被释放疑案该如何善后
- [ 11-24]吉利洗冤,媒体岂是道歉就能善后
- [ 07-29]“给出真相”就是最有力的善后
- [ 07-26]建公众信任,从事故善后开始
- [ 06-03]“敲诈政府罪”善后:要清白还要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