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莫让"大学生工薪调查"成歧视民工的惯性

www.fjnet.cn 2012-07-27 08:45  程思明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今年6月,教育咨询机构麦可思发布的一项对2012年应届大学毕业生的调查显示,截至6月25日,2012届本科毕业生签约率仅为42%。根据调查,69%大学毕业生起薪不到2000元,低于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2012年7月26日《中国青年报》)

一个旨在利用数据形式向社会呼吁大学生“起薪偏低、不如民工”的调查,对于为现状本身提供实际依据的作用不容否认,但在当前结构性就业形势严峻的现实语境下,这样一项调查却因涉嫌歧民工和回避矛盾也存着一些不容忽略的问题。

其一、数据概念误读。“起薪不到2000元”,这样的描述,实际上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讲不十分准确。首先,起薪是指收入的基本工资,而这显然并不能真正代表着最终的收入总额。在一些常见的销售行业当中,“不靠底薪吃饭”似乎早已成为至理名言。因此,这种拿起薪标准,甚至于与农民工月收入的比对行为,显然没有任何可比性。

其二、调查发生在毕业季不合适。大学生毕业所面临的事务繁杂,使得不少大学生甚至一些考研、准备入伍、考公务员、出国深造等人员,可能会在短期内寻找此类工作可能都可能会寻找一些短期的工作作为过渡,而这些工作大多清闲,工资偏低,属于暂时性工作。因而,如果不排除这些情况,“签约率仅为42%”的数据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况且,拿刚毕业大学生的工薪就和工作数年的农民工相比,也没有任何意义。

其三、调查涉嫌歧视农民工。以农民工工薪和大学生目前的底薪收入作为比对,显然是一种习惯性偏见。社会的不同分工产生的收入差距本身是毫无疑问。而且,职业本身也并无高低贵贱,一旦固化的思维被偏见和歧视裹挟,就会让“读书无用论”这样的观点重新抬头。

不可否认,大学毕业生的调查目的在于让有关部门重视和改变当前工薪现状,但动辄拿农民工作为对比的对象,就容易陷入职业歧视的怪圈,反而不利于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改变。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为,一个社会如果在择业上引导人们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价值,那么将会增进整个社会的福祉。

从这方面来看,“69%大学毕业生起薪不到2000元”的背后实际上就是当前大学生采取的一种放低身段,考虑长远的合理就业的观念更革。而这样一个就业观念的蜕变,又何尝不是一种思想进步。因而,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针对大学生就业的调查报告,并不能从根本上揭示大学生与农民工供需数量和质量的差异所产生的收入差。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