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社会,金牌当有多元化视角
www.fjnet.cn 2012-08-07 10:49 胡 杨 来源:燕赵都市报 我来说两句
我们渴望金牌与胜利,我们也接受挫折与失败,我们更尊重拼搏、享受乐趣、感悟人性——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理应从一元化的“唯金牌论”走出来。 走出“金牌至上”的逻辑惯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17岁的小姑娘周俊在举重比赛中连续三次试举失败,有舆论曾给她贴上了“耻辱”的标签;当吴景彪与金牌失之交臂后,连连喊出的“对不起”仿佛在向国人谢罪;刘翔因为伤势一度传出可能无缘赛场的消息时,舆论难掩对他的选择性冷漠和失望……“金牌是检验成败唯一标准”的思维、“成王败寇”的习惯,仍大有市场。不由想起崔健的那首摇滚歌曲:“可你却总是笑我,一无所有”。是啊,除了金牌,难道他们真的一无所有、一无是处吗? 1984年,许海峰获得新中国第一枚奥运金牌时,那时的中国刚刚走上改革开放之路不久,与世界的接轨、竞争和拥抱也刚刚开始。曾走过不少弯路的中国人,急需一些图腾式的成功来振奋民心、为改革开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所以,曾经铭刻在心的“东亚病夫”历史伤痕与对国富民强的渴望,让奥运金牌理所当然成为提振国人精神与自豪感的强大引擎。 而那个时代,中国正进行一场伟大的变革。国人“金牌至上”的观念,正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在当年正当其时。因此,从举国体制到舆论声音,从地方政府到国民态度,金牌就是生产力、就是从弱变强的标志、就是一国复兴鲜明的标志之一。所以,胜利者犹如国之英雄,接受无上荣耀,享受举国庆贺。 然而,时代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市场经济已成为不可扭转的主流,国人的精神与动力早已从单一的渠道发展为全面开花,开放的社会使得人们越来越从多元化、人性化的角度看待事物,与世界几十年的交流使得“体育回归体育”渐渐成为常态。尤其新媒体与80后、90后的崛起,更让中国思维、中国思想带有更多全球化的视野。这个时候,“金牌至上”注定会和“GDP至上”一样,被更加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思维所代替。 在“唯GDP论”被绿色GDP、生态文明逐渐代替的时候,“唯金牌论”也应呈现更加多元化的变化:我们可以崇拜冠军,但也可以对冠军“不感冒”;我们期待胜利,但不妨碍对冠军培养方式持某种怀疑;我们尊重成功,但同样尊重失败者;胜利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对公平公正的恪守,是拼搏和执着的精神,是一种快乐和享受的心态,是面对荣辱处变不惊的淡定和自信。 资深体育评论员曹竞说,每一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这是每个人的自由。运动员可以把金牌当成自己的目标,公众可以看淡金牌的意义,媒体可以选择正确的引导。我们不能由过去的“唯金牌论”,到现在要求所有人放弃对金牌的在意,这是不可能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对奥运的理解,这才是一个开放社会应该有的态度。 伦敦奥运会不是1984年的奥运会,今日中国人的自信、成熟、开放与淡定,也绝非28年前所能相比。当我们能够以更从容的态度看待金牌与成败,以更淡定的心态看待一场体育竞技比赛中的是是非非,至少证明,我们这个民族真的在走向成熟与强大。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8-07]第十日十大神图:国女水球走光 詹皇牙缝藏国旗
- [ 08-07]黄玉斌:陈一冰的金牌被送礼了 裁判早有预谋
- [ 08-07]不管赞成或者反对金牌都在那里
- [ 08-07]陈一冰风度赢得赞美 外国女网友示爱"能娶我吗"
- [ 08-07]BBC解说不解吊环决赛 陈一冰金牌动作却只拿银牌
- [ 08-07]姚金男惊讶陈一冰无缘金牌 何可欣连呼"没想到"
- [ 08-07]中国女举八年尴尬无冠 “自来胖”妹一举化解
- [ 08-07]姚金男惊讶陈一冰无缘金牌 何可欣"没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