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假药猖獗,或因“养假为患”

www.fjnet.cn 2012-08-07 11:26  李晓亮 来源:华西都市报 我来说两句

如果在制假售假领域搞个“坑爹榜”的评比,那“假药”定会高居榜首。人们寻医问药,本是奔着治病救人去的。治病良药,若摇身一变成为害命假药,势必为祸不浅。可惜,假药似乎从未从你我视野中淡去。就连某些自我标榜为“良心药放心药”的药品,甚至都是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

记者近日从公安部获悉,公安部指挥的31个省区市的统一行动,缴获各类假冒伪劣药品2.05亿片,商标标志、药盒、说明书等包材1400多万件,涉案价值11.6亿元,捣毁制假售假窝点1100多个。

光是“涉案金额11.6亿元”“缴获假药2.05亿片”等,就已让人瞠目结舌。可有组数据不容忽视——去年年底开展的“29省行动”中,查出的假药涉案也超20亿。也就是说,半年多时间里,假药制售的规模未必缩减了。假药生命力如此顽强,才是最让人惊怵之处。

去年的打假大战,是因浙江警方在一辆出租车上无意发现“大量药盒、说明书和防伪标签”,顺藤摸瓜之下,引出“20亿元假药巨案”。听起来很偶然,但却不难想见。在假药制售领域,一种进口抗癌药的空药盒,回收价高达3000元/个。在巨大利润空间的诱惑下,无良商家势必会见缝插针,伺机牟利。

从原料、制作、运输、网络销售,假药制售已形成一个完整的地下产业链。这个假药产业链,并未因一两次联合执法行动出现断裂或整体崩溃,值得执法部门反思。为免打假行动变为一阵风式运动执法,执法链条应当比假药制售链更为坚固。

从这两次打假来看,监管真空仍是尴尬的难题。曾有制假者交代,“我干了这么长时间,从没有人管过我们,甚至买药的人要求退货,政府还帮我们调解过,也没处罚”。有警方人士称,不排除一些地方存在行政不作为,甚至沦为假性药保护伞的可能。执法的空白,让监管链条陷入断裂,和严丝合缝的制假售假产业链相比,这简直是变相鼓励制售假药的行径。

联合打假行动查获的制假案动辄涉案数十亿,也让人们担忧,正是日常监管的缺失和懈怠,养虎为患,让制假售假不断做大。不打不知道,一打吓一跳。国家对药品生产、销售、使用有一套完整的监管制度,只要平常执法网络能无盲区地覆盖,时刻维持严打态势,假药何至于如此猖獗?

当然,就惩戒力度而言,制售假药的量刑明显过低。在假药“只要不害死人就行”的念头下,许多制售者肆无忌惮;而“未造成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制售假药违法犯罪分子只能处以3年以下刑期”的罚则,更是姑息了作歹之心。所以说,当务之急,是消除“养假为患”的宽松土壤,震慑住那些滥法逐利的心。

  • 责任编辑:邓宇虹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