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东南锐评 > 正文

女博士的矫情你要听得懂

www.fjnet.cn 2012-08-08 15:40  邓海建 来源:齐鲁网 我来说两句

更多观点:

“不愿下基层”不是一个人的悲剧

换个角度看厦大女博士的“考察收获”

再穷再破也是你的乡你的国

本网评论热词:硕士抱怨下基层

厦大经济学院的一位女博士,近日随校方组织的博士团到闽北山区的原国家级贫困县政和县调研有关生态与经济发展的课题。她在微博上抱怨吃的一点都不好,并称“破地方,过得太憋屈了!每天的饭都是那几个菜……也没个超市,买的尽是瓜子豆子好利友!”该女博士在3天的调研结束时发微博:求:1、统战部配个好车送我们;2、航班返回厦门一切顺利!”(8月8日《中国青年报》)

很难想象,此类微博竟然出自一位来自湖北农村、在校享受过助学金的女博士。道德义愤从来都是苍白的,诛心论更是“以暴制暴”的老把戏罢了。一片诟病声中,当事人终于在微博致歉了,也许这是舆论压力使然,也许这是良心发现使然,但原因都不重要,倒是那些“毕业后死都不下基层”的句子,生生像一把锋利的刀子,刺向教育,刺向形形色色的调研,刺向某种与基层相关的断裂。

尽管当事人吁求“请大家给我这个不成熟的学生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但能读到博士的层级,或者也是“学生”,但显然与“不成熟”搭不上多少关系。只是,这样的抱怨真是“错误”吗?如果说这真是一场“错误”,那么,要改正这个“错误”,三五天,或者三五个月,估计也难找到一块神奇的橡皮擦,可以将这些价值观与某些理念一并擦去。与其说这是致歉,不如说这是一个身份意义上的姿态。真正要反省的不是女博士,而是雕塑女博士的教育。

如果从幼儿园算起,读书到博士,起码也经历了20年左右的教育,从基础教育到中等教育,从高等教育到精英教育,这么多年的耳濡目染,教会的竟然是对贫困地区的“傲慢与偏见”、是如宝马女般号称要“减肥找个好男人”,起码很难说这样的教育是成功的。趋利避害,人之本能,但教育的最大价值不在工具理性,而在于培厚人性,人性是什么——是悲悯,是洞见,是克制,是谦抑。不能指望所有的被教育者都能如凤凰涅槃,但如女博士般的抱怨,果真是偶发事件吗?

更值得反思的是所谓各色课题调研。很难想象,在要吃要住、要车要购物的情绪下,“有关生态与经济发展的课题”能有怎样的进展。这恰恰是一种可悲的悖论:欠发达地区对精英求贤若渴,而高高在上的教科研就号准了脉,将各色“调研”弄成例行的“打秋风”,无助于地方发展不说,反而折损财政效能。迎来送外,各取形式上的政绩所需。这样的调研,和官员公费出国何异?高校科研有多浮躁,看看各色下基层的课题含金量也可见一斑。

还是当地团委官方微博说得好,“我们理解,生活条件短时间发生巨大差异给当事人带来的困扰,在个人微博上抱怨也算是人之常情,不必上纲上线。但是一个博士生在调研中,没有对欠发达地区民生的关注,只是一味抱怨物质条件,我们很难想象,这将会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一个农村出身的博士,摇身成为鄙夷贫困地区的“吐槽姐”,抛开道德层面的抒情不说——此般传奇,才是最值得研讨的“社会课题”。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