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小额贷款之父”尤努斯善举的启示

www.fjnet.cn 2012-08-17 08:18  霍庆川 来源:东方早报 我来说两句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孟加拉国乡村银行创始人穆罕默德·尤努斯近日在广州参加活动时讲到,他们与法国达能集团合作,通过一种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改善儿童营养不良。

孟加拉的贫困人口超过30%,贫困家庭儿童营养不良问题普遍存在。2006年11月,孟加拉乡村银行与法国达能集团在孟加拉合资成立第一家营养型酸奶工厂,生产营养型酸奶销售给工厂附近的贫困家庭儿童。一杯营养型酸奶即可有效改善儿童营养不良的问题,而且每杯酸奶只需要十美分,当地贫困家庭完全可以承受。

与之配套的是,孟加拉乡村银行向当地贫困农民提供贷款用于购买奶牛,奶牛生产的牛奶可以卖给酸奶工厂,生产出来的营养型酸奶由当地贫困妇女挨家挨户进行兜售。这一“社会企业”模式不但解决了当地奶农的收入问题,为当地贫困妇女提供了岗位,而且为贫困家庭儿童提供了物美价廉、美味可口的营养型酸奶,改善了他们的营养状况。

更有价值的在于,这样一件大好事,既不是政府部门做的,也不是公益组织做的,而是一家“社会企业”做的,而且在2008年就实现盈亏平衡。

如果用简单语言来概括上述案例,我的概括是十二个字:发慈悲心、操商业术、行公益道。

发慈悲心是出发点,是根本。慈悲心可以帮助人看到那些被忽视、被遗忘、被埋没的特殊人群,慈悲心可以驱使人克服偏见和困难,主动走进某个特殊人群,进而了解他们的苦难和需求。慈悲心可以激发人们,或以自己的力量或联合他人,抚慰那些人的心灵,缓解他们的苦难,改善他们的生活。

以尤努斯为例,他1940年出生于孟加拉吉大港一个富庶的穆斯林家庭,赴美留学并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1972年,孟加拉独立后不久,尤努斯即返回祖国,旋即担任吉大港大学经济系主任,跻身孟加拉上流社会。1974年,孟加拉国发生严重饥荒,普通民众生活极度贫困,人道主义灾难频频爆发。尤努斯完全可以继续他的优越生活,对这些苦难置之不理,但他决定走进乡村,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对贫困与饥饿的研究中。

事业心或社会责任感,都不足以诠释尤努斯先生为什么要这样做,唯有慈悲心可以。慈悲心驱使他在未来数十年时间内,创造性地探索、构建、运营、壮大“格莱珉模式”,造福数百万孟加拉贫困妇女以及她们的家庭。

操商业术是方法论,是路径。如果说“慈悲心”是尤努斯先生的世界观的话,那“商业术”就是尤努斯先生的方法论。所谓“商业术”,就是使用市场的方式配置资源。

在尤努斯眼里,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贫困人群,特别是贫困妇女,她们勤劳、善良,乐观、诚信。尤努斯从她们身上得出一个结论:造成她们穷困的根源并非由于懒惰或缺乏智慧等,而是缺少资本。面对“发放贷款”(还本付息)、“发放借款”(还本不付息)、“赠款”(不还本、不付息)三种不同的路径选择,尤努斯选择了“发放贷款”模式,基于商业原则和商业规则构建起一整套包含放贷对象、贷款用途、贷款流程、还款方式等细则的“格莱珉模式”。

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最重要方式,也是最有效的方式,这一结论同样适用于穷人。“格莱珉模式”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把钱借给穷人,不要求穷人支付利息,或者把钱捐给穷人,不要求穷人偿还本金,虽然短期内有利于穷人,但长期来看是弊大于利。这两种方式,都是政府部门和公益机构最常见的行善方式,并且长期以来乐此不疲。

无论拥有近四十年历史的“格莱珉模式”,还是只有七年历史的达能酸奶工厂模式,都不是构建在怜悯、同情、施舍、赠予之上,而是构建在尊重、信任、交易、利益之上。

行公益道是度量衡,是目标。所谓“行公益道”,首先是保证有益而不是有害,其次要保证对社会公众有益而不是对私人或特定人群有益,这既是发慈善心、操商业术的目标,也是归宿。以达能酸奶工厂为例,如果当地贫困家庭买不起,如果酸奶所含营养元素不能满足需求,如果不采购当地奶农的牛奶,如果不招聘当地人作为员工,即便是孟加拉乡村银行与法国达能集团抱有善意,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也都意味着没有实现预期的公益目标。与操商业术、行公益道相反的是,打着公益的幌子,以公益的手段谋取商业利益,这类行为在我们身边时有发生、屡见不鲜,应受相应的谴责。

在我看来,发慈悲心、操商业术、行公益道,既是“社会企业”的本质,更是解决社会问题最有效、最高效、最具可持续性的方法,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公益机构,都可以践行之。

(作者系公益行业资深从业者)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