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吹牛成风背后的虚浮和窘困

www.fjnet.cn 2012-08-17 08:34  时言平 来源:燕赵都市报 我来说两句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对10208人进行调查显示,62.9%的受访者认为当下爱吹牛的风气在年轻人中严重,40.6%的人明确表示“反感”爱吹牛的年轻人。受访者中,70后占34.8%、80后占38.8%。(8月17日《燕赵都市报》)

按常理,作为时代的中坚,年轻人最应是脚踏实地的群体。调查所反映的“当下爱吹牛的风气在年轻人中严重”,某种意义上,或折射着这代年轻人的虚浮。吹牛,虽非某个时代的特质,但民众感觉到身边吹牛蔚然成风,恐怕吹牛心理的生发不仅仅在于个体品格修养的低下,还必然有着某些来自社会的催长因素。

必须正视的是,这种吹牛心理的滋长,首先来自于个体的品格缺陷。诚实,是种美德,吹牛和浮夸,无疑是让人厌恶的。而吹牛和浮夸之所以盛行,对于个体而言,更多地还是来自于内心的自卑。这种自卑心理的根源,有的来自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知,有的则来自能力和阅历的浮浅。年轻人爱吹牛,无疑是想以麻醉自己、欺骗他人的方式,满足自己虚无的优越感和自信。

而这种自卑产生的浮夸在年轻人中相当严重,说明这些人的境遇有着共通之处。那么共通之处又是什么呢?恐怕来源于自信的缺失,以及失意者和焦虑者的普遍存在。

年轻人为何不自信,主要恐怕来自单一的社会评价体系、过重的压力和社会阶层的板结。当下社会,功利化的氛围越来越浓重,评价体系多围绕着财富、地位、人脉等社会优势资源拥有量的多少而进行。至于潜力和能力,往往被忽略。当一个社会只欣赏胜利者,不懂得理解那些在奋斗路上的人,则难免制造失落和悲观。况且,当下机会并不均衡,阶层流动渠道不畅,以至于大多数的成功和荣耀被垄断把持在少数人手中,对于很多人而言,获得尊重和认同并非易事。

这个时代,大多数年轻人都在负重前行,背负着来自父母亲友乃至社会的期待。也许,没有人不渴望成功,但成功,尤其是社会单一评价体系所认可的成功,似乎离年轻群体中的大多数越来越遥远。与善于自讽的“吊丝”一样,吹牛亦是失意者的自我满足。无论是自讽还是吹牛,一个充满太多年轻失意者的社会,显然是不正常的。

吹牛,是不需要成本的。但年轻人吹牛蔚然成风,显然不是社会常态。个人能力的提高和心态的矫正,终是涤荡这种浊气的关键。但如何倡导诚信的氛围,如何提升年轻人的自信,如何拓宽理想实现的渠道,如何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矫正年轻人爱吹牛的毛病,社会又岂能置身事外?

年轻爱吹牛,浮夸的背后有着太多的无奈。吹牛固然是不对的,这是人格的缺陷。但,高尚的人格从不是先天的产物,而是环境熏陶的结果。我们反感吹牛,可不少人又情不自禁、迫不得已地吹牛。当尊严低至尘埃、自信跌落谷底,或许,也只有吹牛才能向自己、向这个世界表明自己的存在。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