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刁钻搞怪"不是培养"扩散性思维"的正道

www.fjnet.cn 2012-08-22 16:53  攻  玉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2/3青蛙=?”、“脚-鞋袜+草地=?”、“一个喷嚏+一个喷嚏+一个喷嚏=?”……这些是某小学二年级暑假作业题目,不少市民纷纷答题,答案五花八门,也有市民询问“答案到底是什么?”老师称为了培养孩子的扩散性思维。(厦门日报8月21日)

采用非常规的方式去培养孩子的思维扩散能力,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可以激起思维的扩散,但扩散性思维的养成并非来源于“刁钻搞怪”的滥用,而是创新思维路径与角度及培养质疑习惯的综合结果。以脱离社会正常思维秩序的方式去寻求思维的扩散性发展,归根到底是一种“为不同而求不同” 的做法,它虽然能产生“立竿见影”的功利性效果,但却难以形成长久、健康的思维定习,而且,一旦操作不慎或者过度,极易造成畸形思念的误导。

因为,培养扩散性思维,并不是制造光怪陆离的胡思乱想,它讲究寻求思维的求异性、辐射性,它是一种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去设想,探求多种答案,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它侧重的是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突破原有的知识结构,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并通过知识、观念的重新组合,寻找更新更多的设想、答案或方案。所以,培养扩散性思维也应该合乎社会规范,至少这样做,才能保证扩散思维教育的社会意义与结果。

但是,从那些小学作业中呈现出来的所谓扩散性思维练习题,其特征均表现出了一种“刁钻搞怪”的“邪性”。因为,它们已经超越了正常学生知识架构的处理范畴,也推翻了社会运转的规范,它没有从现有的知识范畴出发,而是自创了一套不科学、不正常的答案评价体系,选择自己想像的答案。这种意义上的扩散性练习,既缺乏效果考证,又带有很强的风险性,因为只要运用不当,很有可能颠倒孩子的正常思维,扭曲正常的观念,将变异等同于创新,导致变态、极端、阴邪的出现。

社会、学校之所以追求扩散性思维模式的养成,其出发点是为了改造旧有的思维路径,发现更多的知识盲点,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可以利用与借鉴的思维火花。但是,这种思维模式的养成,其依据点是正常的社会知识,而非“超纲”的自我臆想与创造。因为,以背离社会常识的思维方式去理解社会正常现象,其理解结果一定不适用于地球人,可能会适合火星人。

当下社会越来越成熟与理性,其所追求的扩散性思维,也必然是多角度与多层次的来回扫视。这种扩散的方式不是以改变对象而进行的,而是改变视角来实现的。所以,盲目求异的“刁钻搞怪”并不是扩散性思维教育的正道。如果,以异求异只会得到更加不正常的思维结果,造成更为变态的社会行动,到最后,非但改变不了思维定式的恶果,反而还会新增一种思维乱式的灾难。而这种空难,对于正在成长,未来成长的孩子们来说,那更是一场浩劫。

  • 责任编辑:邓宇虹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