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遏制儿童坠楼险情不能止于批评教育

www.fjnet.cn 2012-08-28 09:58  徐  娟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日前,在成都市双桥路一居民楼里发生了惊险的一幕:才5岁大的浩浩(化名)半截身子探到五楼阳台的外面,随时可能坠楼。原来,母亲外出办事将浩浩反锁在家,因为一个人在家害怕,浩浩探出来想让邻居帮他开门。当地公安民警随即赶到,一边安抚孩子远离阳台,一边设法开门营救,在众人的努力下最终化险为夷。根据《成都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的规定,民警现场对浩浩的母亲进行了批评教育。(8月27日《华西都市报》)

像这样的儿童坠楼险情报道,在我们身边也不乏见到。事情发生后,人们的关注点往往聚焦到公安干警救人的奋不顾身上,庆幸被救儿童的幸运上,而很少追根溯源,对这些儿童的监护人除了一些谴责外,极少有实际的责任追究。

以这起事件为例,警方也只是对浩浩的母亲进行批评教育。其实,早在 2007年成都就已有立法明确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将“未满6周岁的未成年人留在无人看护的场所或者委托给无看管能力者看管。”这表明,父母出门办事将孩子单独留在家中的行为,已经是一种违法行为。按照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违反规定的,有关部门、单位将依法给予批评教育;构成犯罪的,将追究其刑事责任。笔者认为,对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监护人仅仅给予批评教育,这样的惩戒力度明显不够,不仅难以起到实质上的教育作用,也难以警示他人,更无法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保护真正落到实处。

从报道中了解到,这次营救小浩浩,耗时3个多小时,花费了相当的人力、财力、物力和不少社会成本。警方在对其母亲进行批评教育的同时,完全可以责令其承担一定的营救成本,这既达到了相应的惩戒目的,又可以让类似的家长们“长记性”,免得“好了伤疤忘了疼”。

对儿童权利的侵害往往产生于家庭内部,发生在家长身上。按照我国《刑法》规定,除了造成严重后果,比如疏于监护造成儿童重伤或死亡的,这类案件是“告诉才处理”。父母是孩子生活上的依靠和精神上的寄托,未成年的孩子天然缺乏自己权益保护的代言能力,无法对自己的权益诉求进行有效表达,客观上也很难主动去寻找家庭以外的人对自己实施保护。因此,社会干预便无从谈起。从这个角度看,修改完善现行儿童保护法律法规已是当务之急。

在完善立法的同时,保护儿童合法权益必须借助外力,最重要的是建立和完善儿童权益的保护网络。比如,可以从政府层面考虑成立“儿童福利局”等专门机构,与公安、司法、教育、妇联、共青团等组织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接受侵害儿童权益行为的咨询、投诉以及紧急情况的处置,为广大儿童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可以由政府出资或由慈善机构援建,在街道、社区等基层单位设立儿童临时托管照料点,为临时需要照顾的儿童及时提供服务和帮助,等等。这些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小浩浩们”险情甚至悲剧的发生。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