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对“登报检讨”也该检讨

www.fjnet.cn 2012-09-12 09:57  佘宗明 来源:华西都市报 我来说两句

司机不系安全带,要登报写检查;滞站揽客,要写检查……贵州某媒体经常刊登这类检讨或道歉信,一律600元一则,不能还价。贵阳市客管局稽查科工作人员表示,此举是“上级领导的决定”。(9月11日《东方早报》)

违规当受罚,本是“责罚对应”的题中之义,可前提是“过罚相当”。个人或企业违规,倘若属实,应被追责,但罚也该有据可依。

在贵州某些地方,违规了,就得登报检讨。它并非自愿性的,而是一种被强迫的“附带性惩罚”。事实上,登报检讨,并不在《行政处罚法》中的“警告、罚款”等七种罚则之列,而像是“额外加罚”。再者,实名登报检讨,也泄露了个人的姓名、工作单位等事项,侵犯了隐私权。

面对不合理的罚则,人们应有“不服从的权利”。可“不服从”的代价是沉重的——你不登报检讨,就“不让你开车”。在生计与尊严的权衡下,谁又能不屈从?据了解,“登报检讨”式处罚,之所以会出台,只因是上级指令。可上级决定,终究不能取代法律,成为执法依据。

对公权而言,任何时候,都应遵循“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原则。而从“登报检讨”在当地的沿革来看,也能发现执法规范化的轨迹:1997年贵阳市颁布处罚规定,对出租车拒载、中途甩客等行为要求登报检查;到了2010年10月,该条规被废除。时至如今,为何死灰复燃呢?

个中缘由,或许可从“一律600元一则,不能还价”中窥探一二。600元一则检讨,对司机来说,大概是一笔不轻负担。在不由分说的处罚规则中,他们注定很受伤。众所周知,罚款只是治理的“道具”,而非终极目的,“以罚代管”也违背了执法的初衷。

强制性的登报检讨,看似充满创意,实则误入迷途。它对违规者的意志裹挟、名誉伤害和“附带性惩罚”,归根结底,是以透支执法公信力为代价的。对于“登报检讨”本身,涉事部门也该检讨。

  • 责任编辑:邓宇虹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