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敛财式”评奖何时休?

www.fjnet.cn 2012-09-19 16:59  徐  娟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近日,孩子就读于福州市某重点小学的陈女士抱怨道:“今天征文比赛,过几天又画画比赛,举办方的名头不小,门槛却很低,交20元就可以参加。获奖率还挺高,一个班50多个孩子,40多人参加,有时候能有30多人获奖。孩子还小,都很当真。我们也不想打击他的积极性。但是,这样的活动多了,真有点不胜其扰。”。(《福建日报》9月19日)

不知道陈女士是真明白还是假糊涂,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这那里是在“评”奖,分明是在“买”奖!我们对林林总总评奖满天飞忧虑的同时,更要冷静分析一下为什么这些“敛财式”的评奖项能堂而皇之地大行其道?为何不少人明知其含金量极低甚至就是一本假证书、一尊假奖杯,一个假称号,却趋之若鹜地投其怀抱?

近些年来,众多冠名“全国”、“国际”之类的才艺大赛此起彼伏,参赛学生也是趋之若鹜。在热热闹闹、林林总总的大奖赛背后,参与各方逐利心态一览无遗:举办方把它当成敛财的工具,家长和学生看重的是奖项。现而今,在不少地方,拥有多少获奖头衔往往成为学生择校升学的“敲门砖”。在此情况下,如果仅仅花一些钱买一些奖,就能为孩子今后的发展增添“资本”,对家长们的诱惑就可想而知了。

我国青少年问题教育专家孙云晓曾经对此现象作出这样的评述:“孩子的荣誉感是很强的,但要培养他们通过老老实实的努力得来。荣誉一旦与钱权相结合,就会后患无穷。”可谓一语中的。假如某一天,孩子们一旦看透了这些“获奖证书”的真正份量,认识到荣誉是可以用钱来买,不知道会对他们造成多大的伤害,更不知道这种伤害会延续到几时。再者,如果任由这样的大奖赛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时间长了必然是“真亦假时假亦真,假亦真时真亦假”,不仅造成了人为的不公平不公正,更严重伤害了权威比赛的公信力。

如果我们单纯指责这些名不符实的大奖赛,或者家长们跟风获利的心态,并不能触及事件的根本。因为,在此类事件的背后,如果说有谁缺位了,那就政府的相关管理部门。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家长们往往会想方设法为子女今后的前程“贴金”,即便明知这些获奖证书的含金量不高,也心甘情愿付出不菲的金钱。在现行教育评价体制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的情况下,各类大奖赛无疑还有很大的市场。这个市场的蛋糕是很诱人的,谁都想从中占据一席之地。这时候如果政府相关部门没能起到应有的监管职能,那么必然会造成混乱和泛滥。

从根本上讲,遏制“敛财式”评奖,一方面,需要广大家长和学生转变观念,拒“买奖”于门外;另一方面,更需要有关部门尽快从准入、评估、监督、审计等关键环节入手,从源头上彻底整治有名无实的评奖。相信一旦无人喝彩,没了市场,这些变味的“敛财式”评奖也就会自动消失。

  • 责任编辑:邓宇虹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