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成施政目标,喊口号更要见行动
www.fjnet.cn 2012-10-31 10:12 叶祝颐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幸福”正成为诸多地方的施政目标。据不完全统计显示,全国至少18个省(市、区)明确提出了“幸福”的概念。已有100多个城市提出建设“幸福城市”。作为抽象概念的幸福,如何测量?各地根据对“幸福”的不同理解,实践着不同的指标。研究者认为,随着经济发展,人的主观感受更加被重视是必然趋势。不过,追求“幸福”应注重实质内容,避免陷入空谈。(10月30日《新京报》) “幸福”成为诸多地方的施政目标,100多个城市提出建设“幸福城市”,人们的主观感受越来越受到重视。无疑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幸福感油然而生,感觉自己生活在幸福之中,是每一个人的梦想。湖北省在编制幸福指数统计指标体系时,把影响幸福指数的要素归并为健康状况、经济状况、家庭状况、职业状况、社会保障、文化教育、环境条件7个方面。江苏省江阴市较早构建了“幸福江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核心指标数据包括客观和主观评价指标,分别占60%和40%权重。《幸福广东指标体系》也由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构成,前者包括职工平均工资、农民人均纯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指数。主观测评包括个人发展、生活质量、精神生活、社会公平等。 虽说幸福到底是什么,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但是,作为施政目标,各地对幸福的理解有很多公认的内容。不可否认,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民的幸福感提升了。生活环境宜人,安居乐业,社会风气良好、文明程度高,衣食无忧,这些都可以成为人们知足常乐、小富即安的理由。地方政府、新闻媒体、调查机构组织了不少幸福感调查活动。比如,由北京大学携手中荷人寿保险公司发布的《中国城市居民幸福感研究报告》绘出一份遍及全国20个城市居民的幸福地图。《报告》覆盖了全国一、二、三、四线共计20个城市,调研收集超过2000份样本量。研究最后提炼出国民幸福指数,3/4的人感觉自己幸福。(9月19日《光明日报》) 但是,该调查报告引来网友用脚投票。且不说调查组只对20个城市的2000名居民进行调查,未关心农民的幸福,调查范围说服力不足。而且穷人要为生计奔波,他们也没有闲情逸致参与幸福感调查。有人感觉自己“被幸福”并不奇怪。前不久,央视推出《走基层百姓心声》特别调查节目“幸福是什么”,引来“我姓曾”的神回复也颇能说明问题。 高昂的房价让不少人沦为房奴,还有更多的蚁族蜗居在胶囊公寓里;由于竞争压力加大、劳资不平等,不谈普通打工者经常加班加点工作,感到身心疲敝,就是貌似幸福的白领阶层也会感受到工作、心理上的压力。还有那些求学、就业通道被官二代、富二代挤占的百姓子弟,那些因病致贫,遭遇天灾人祸,被暴力拆迁的人们;还有那些老无所依的老人,他们能幸福吗? 因此,提高民众幸福感,不能停留于把“幸福”列入施政目标,提出建设“幸福城市”的口号,也不能因为某次幸福调查得分较高,就自诩“幸福××”,而忽视影响民众幸福感的种种公共品质弊端。而要完善制度设计,千方百计提升民众幸福感。 再说,做几次入户调查,填写几张问卷,点几下鼠标投票,能诠释幸福的涵义吗?实际上,那些没有精力与兴趣参与幸福调查的弱势群众,更迫切期待提升幸福感。影响民众幸福感受的指数很多。比如,看病贵,上学贵,收入跑不过物价,就业预期降低,社会阶层板结、萝卜招聘横行,贫富悬殊加剧,治安不尽如人意,食品安全危机,等等。由于众所周知的城乡差距,农民的日子离幸福的距离更长。 移开影响民众幸福的拦路虎,培植公民发自内心的幸福感。政府大有可为。注重顶层制度设计,积极营造文明和谐、公平公正的社会氛围;把每一个公民都纳入权利保障的视野,提供优质均等的公共服务……政府要做的事很多。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0-31]生活很具体,幸福不抽象
- [ 10-22]不怕也是一种幸福
- [ 10-20]“干部辛苦”如何化为“人民幸福”
- [ 10-16]“我不知道”的幸福观“很莫言”
- [ 10-11]别让“你幸福吗”仅仅成为笑谈
- [ 10-09]我的幸福你没法代言
- [ 10-09]当我们谈论幸福时 我们在谈论什么
- [ 10-08]为什么要说幸福这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