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听话的好孩子如何成人

www.fjnet.cn 2012-11-24 09:54  姜泓冰 来源:京华时报 我来说两句

教育的首要意义,原本不在于筛选“精英”“天才”,而在于擦亮每个人的心灵。

放弃科研去中学教书,对中科院博士萧杨的选择,他的导师、上一辈的科学家难于接受,乃至写下3000字长信,“今夜无眠”,惜才爱才、为国家教育资源浪费和学生大材小用而痛心疾首又无比困惑之情,溢于言表。

在导师看来,这很像是年轻人头脑发热、欠缺思考的冲动之举。然而,不论是回应导师的长信,还是接受媒体采访,萧杨给出的答案都十分清晰,足以证明他只是做了听从内心召唤的理性决定,甚至,在应聘前还专程召开家庭会议,询问长辈意见。

一个人一直觉得“很累”“厌恶科研”、缺少成就感,却能一路优秀读到博士,且被认定为有天赋、有前途;读完博士、到了而立之年才选择离开,确实可以说是国家投入、导师心血、个人努力的浪费,却也正是中国式教育的结果。

教育的首要意义,原本不在于筛选“精英”“天才”,而在于擦亮每个人的心灵,引导全体孩子在学习中增长才干、认清自我、健全理性,成为自主、自立又具有民主、合作意识的健康公民。教育的精髓绝非传授先进技术或高深知识,而在于从幼儿时代起就通过感知、阅读、实践等各种方式,引导孩子去认识自己的兴趣与才能,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出听从内心的个性选择。反观今日中国,多数孩子直到18岁时都只有一个目标:考高分、上大学。在中国的一流大学里,这样按照父母的意志和社会流行来填报志愿、一心只想将来拿高薪、做人上人的“听话的好孩子”,比比皆是。凭着高智商和勤奋刻苦的好习惯,他们大都能成为“精英”“成功人士”,但是否能够成为钱学森先生追问的“大师”,能否支撑起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使命的坚定栋梁,却要打个问号。中国式教育,已是不能不改。改,要先正理念,否则便是盲动,愈改愈将增负。

 

  • 责任编辑:邓宇虹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