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有些“正面新闻”让人泄气与深思

www.fjnet.cn 2012-12-12 09:47  李鸿文 来源:燕赵都市报 我来说两句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对新闻的鉴定与评判,从真假之分转向了“正面”与“负面”之别。在一些人眼里,那些舆论监督,那些批评性的报道,那些听起来不怎么入耳的声音,都成了“负面新闻”;而那些以表扬、歌颂为主旨的贴金式报道,则被视为喜闻乐见的“正面新闻”。一旦贴上“正面新闻”的标签,似乎就能表现出歌舞升平的景象,似乎就能传达出鼓舞人心的力量。

可也有不尽然的时候。近来就看到两条所谓的“正面新闻”,非但没能传递出人们预期的“正能量”,反而让人百感交集、垂头丧气。一是深圳媒体的一条以“深圳市民也能吃上供港果蔬了”为导语的新闻,另一条是《湖南日报》报道的“娄底部分领导到镇里开会自掏腰包吃饭”。选择这两条新闻说事,是因其有一定代表性,既可找到共性,也可以类型化。

共性之处在于,乍一看都让人高兴。深圳市民能吃上供港果蔬,是以供港蔬菜企业在深圳打造的首家供港蔬菜实体店“佳记果菜园”正式开业为新闻点,说深圳这家门店的模式让供港果蔬从农场到市民的“菜篮子”,为深圳市民省去了许多环节和费用。《湖南日报》的那条消息,加上标题、电头、署名,通篇不足140字,全文照录也不超过微博规定的帖子长度。新闻表扬了娄底、新化市县两级部分领导的俭朴作风,同时也肯定了水车镇政府坚持原则“不逾矩”。

这两条新闻都是通常人们所说的“正面新闻”,说其“看起来让人高兴”,既指普通百姓高兴,更指当地领导高兴。深圳那条说的是民生题材,湖南那条说的是机关作风,一个达到了“供港标准”,一个“自掏腰包填肚子”,都是“可喜的进步”。但是,这些让人喜悦的“进步”,只是话语的表层,潜下心来阅读,就不难发现隐藏其中的潜话语结构。潜话语结构与表层话语对应,构成了新闻的“陌生化”元素,它出人意料之外,与人们的日常感知、经验、判断相冲突。

比如深圳的供港蔬菜,它的背景是另一条新闻: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透露,中国的蔬菜和瓜类产量占全世界的56%。然而最近在北京举行的一场论坛上,农业专家说,本土最好的农产品用于出口了,因为出口食品的国际标准比国内标准严格得多。与此同时,国内消费者经常对国内质量低下甚至不安全的产品感到沮丧。对比两条新闻就可看出,深圳的所谓“正面新闻”,建立在国内蔬菜标准的普遍沦陷上,所谓深圳市民能吃上供港蔬菜的“福利”,是在管理部门日常监管失职导致蔬菜质量无法保障的前提下,提供的一种差别化的临时补救措施。是将反常当成正常,将可以做到也应该做到而没有做到也不打算去做的事,当成了“好消息”,当成了“福音”。

同样,看湖南娄底的那条消息,还可对比半月谈昨天发的《透视基层官场应酬风:接待办主任一晚赶8个饭局》,说尽管中央三令五申,但一些地方“嘴上腐败”“接待浪费”依然严重,接待应酬频繁。“三公消费”泛滥的程度,不在于接待办主任一晚赶8个饭局,而在于将不发香烟、不招待用餐,将领导自掏腰包填肚子这类应该的、正常的事,当成了不寻常的“好事”,而在省委机关报上大书特书。

如果社会的运转机制总是超脱常识、常理,总是违背基本的认知和判断,那么,这些将反常当正常,将正常当不寻常的所谓“正面新闻”,尽管想让人受到鼓舞,付出的怕是让人泄气的社会成本。这类新闻必须引起人们的警觉与深思。

  • 责任编辑:邓宇虹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